環顧該年10大升幅的股票中,清一色都是科技股,而且升幅平均逾10倍。當中被視為科技股之王的盈動數碼動力可說其中之佼佼者,而當日收市突然勁升的金力國際,亦印證了科技股一日發達的神話。
2000年來臨,證券界人士均認為這股科技熱潮,由環球市場至本港來說,都是勢不可擋,股民要留意的是如何從中把握機會,從中致富。
至聖誕平安夜當日,今年本地10大升幅的股票中,清一色都是科技或與科技有關股票。公司在年內幾經收購、轉型業務後,股價確實是翻了幾番,排名第一的金力國際,股價由去年底的3.1毫反彈至8.5元,升幅達26倍,創下今年紀錄。
寶源投資董事雷賢達說,今年10大升幅股都取得最少9倍的漲幅,股價上升之多之快是他在證券行18年來未曾見過的。
他指出,在美國已興起多時的科技熱潮在特首董建華提倡搞高科技,及宣布興建數碼港計劃後,於今年下半年度才真正吹到,且一發而不可收拾。包括大地產商在內的各大小公司都趕搭上車,出現一股資訊科技、互聯網的並購、開發的潮流。
在私人及公司用戶都大量應用科技設施下,轉為高科技的公司令投資者有所憧憬,股價便水漲船高。
他認為股價升高的部分原因是市場認同公司的轉變,有資金流入看好前景,但亦不排除有投資者以投機性炒高股價,致使形成今時炙手可熱的科技潮,股價於短短數月便勁升10到20倍,公司市值亦幾何級數增加。
對於下一年的股市情況,雷賢達認為科技股熱潮仍會繼續。不過現時的投機氣氛已相當濃厚。由於科技公司的相互競爭都相當大,投資者在買入科技股時要實際了解公司業務,是否具備實質的科技成份,實力如何等。
對於明年港股前景,景順投資管理亞洲投資董事陳利宏稱,明年港股將會出現結構性轉變,比如恒生指數成份股組合的業務性質肯定會改變,熱火朝天的科技股將繼續成為焦點,反而傳統的地產股已失去吸引力,實際上,地產股過去高盈利的年代已經成為過去。
他指出,通縮尤其對地產股不利,因為他們所擁有的物業資產值會愈來愈少,故此部分藍籌地產股今年亦已看到這點,紛紛將業務由純依靠賣樓收益轉而多元化發展。
最明顯以及做得最成功的是和黃以及新鴻基地產,前者發展環球電訊業務,股價超逾百元關口,後者則亦積極發展網上賣樓及電子商貿以至中藥港,投資在另一新進成份股數碼通身上,亦成功使集團可享受到電訊方麵的得益。
陳利宏表示,投資者新一年的投資策略可考慮低吸有抱負的高科技股,尤其是一些擁有獨有盈利能力(Franchise Value)的公司例如德昌電機,該公司生產的微型摩打擁有龐大市場,市場上罕有對手。另外,利豐行亦屬這類型公司,擁有獨占市場的能力。
港股2000年表現暢旺,市場最大特色便是科技股熱潮,以全年收市統計,2000年10大升幅的股份當中,幾乎全部是科技股,而股份的升幅則由7倍至50倍不等,可見投資者對該類股份的鍾愛程度。
2000年10大升幅股份,可說是科技股的天下,而升幅最大的股份為金力國際,升幅達51倍,金力國際之後發先至的姿態出現,股價由0.40元升上4元水平,停牌後證實日本光通信及盈動入股,金力將成光通信的投資旗艦公司,兩日前複牌,股價則由停牌前之4.025元升至昨日收市161元一升幅達3倍以上,金力在短時間內飆升,其爆炸力足以媲美盈動,可見科技概念股的威力實在不容忽視。
至於盈動可說是本港科技股龍頭,本年初李澤楷及盈動拓展向黃鴻年以反向收購方式購入盈動(前稱得信佳),除注入數碼港項目外,更不斷收購網絡業務,日前更取得單日升幅6成的紀錄,全年升幅達23倍。至於5大跌幅股之中,不少為二三線地產股、工業股及財困股,這些股份的跌幅普遍介乎在5成至8成之間,跌幅最大的三間公司為和成集團、現時仍未渡過債務危機的巨川國際及新科遠東。李澤楷終於晉升第四大富豪。
7.強強聯手,才能更強
強強聯手,才能更強。如何才能這樣呢?從新聞媒體開始關注互聯網行業,到網站廣告的大規模出現,其中不過短短數年時間。在這幾年裏,人們看到互聯網企業經曆了一個從“無人喝彩”到“舉世矚目”、從艱苦維持到股票狂騰的“奇跡”。就像一篇步步推向高潮的驚險小說,互聯網時代的傳奇故事在2000年出現了激動人心的“大結局”——這次它的主角是普通百姓。
一位互聯網企業的經營者是如此說的:“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完全可以做到讓不上網的用戶也享受到互聯網的服務。而這一點才是新經濟的精髓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