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互相依偎,等到天亮再想辦法走出深山,可是說也奇怪,二人等了足足有兩三個小時,天空依然是霧蒙蒙的,灰蒙蒙的,原始森林裏的早晨,霧氣彌漫,能見度極低,一眼望不到十幾米以外的地方。
韓風和滕雲煒雖然都是習武之人,耳聰目明,可是這也僅僅是在一望無邊的曠野上,像這種天氣,任何人也別想看清楚。
韓風輕輕扶起來滕雲煒,兩個人之前受的傷雖然麼有得到醫治,總算身體健碩,一時半會兒還不至於走不了路,在加上一晚上的休息,精神狀態都好了很多。
韓風爬山一個低矮的石頭,朝著遠處看了看,歎氣道:“這下麻煩了,這麼大的霧,咱們怎麼才能走出去?這....實在沒辦法辨別方向。”
滕雲煒知道韓風心中焦躁,安慰道:“別擔心了,我師父說過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總會有辦法的。”
韓風柔聲道:“傻姑娘,我不是走不出去,我是怕咱來的傷勢,眼下咱們仗著內力深厚,還能堅持住,我就怕時間一長,那些傷口會感染。”
剛說到這裏,韓風就覺得自己左邊肩膀隱隱有種腫脹刺痛的感覺,可又不想讓滕雲煒替自己擔心,隻好假裝雲淡風輕的笑了笑,“不過你說的也對,咱們一邊走一邊做標記,總能走出去的。”
韓風堅毅的語氣,讓滕雲煒原本有些惶恐的內心,有安定多了,這個男人可以帶給他安心,這就足夠了,她不奢求別的什麼,珠光寶氣,前呼後擁,這對於生於大富大貴之家的滕雲煒來說,根本不缺少這些。
人類在長大成人以後,所有的表現都和自己之前的經曆密不可分,蘇霍姆林斯基有句話叫:“環境還是一個人的父親,童年時一個人的母親。”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說的就是人們在長大以後的待人接物的過程,都或多或少的對於自己的童年經曆進行補償。
畢竟每個人的童年都不一定是完美的,都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缺失,一個人在小的時候越是缺少什麼,長大以後就會不自覺的尋找那些原本的缺憾去彌補。
比如經常看到新聞上說什麼少女,為了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嫁給一個比自己打幾十歲的老男人,或者什麼十八歲少女寄給八十歲的科學家之類的,一般人聽說道這種新聞,往往都會暴跳如雷,口誅筆伐,不過現在看起來,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年代,其實也無可厚非。
韓風知道,如果從童年的角度去分析,就很容易得出答案。
凡是在鼓吹那些“寧願在寶馬車裏哭,也不願意在自行車上笑”的人,往往在童年時代都會因為經濟問題過得比較坎坷和艱辛,正因為在孩提時代就烙上了貧窮的烙印,這才需要在成年以後進行彌補。
而那些選擇嫁給愛情的人,或者說不那麼過分追逐金錢的人,往往在童年時代都過的比較舒服,最起碼物質生活一定相當充裕,這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