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容人之短不如用人之短(1 / 3)

第1節 僅僅容忍是不夠的,還要學會利用

在彈鋼琴時,有時你必須踏弱音板。

不光人的長處可用,人的短處也可用。

傑克·韋爾奇說:“垃圾隻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古代大軍事家楊時齋也說:

“軍營中無人不可用,”既如:

聾者,宜給左右使喚;

啞者,令其傳遞密信;

跛者,令其守放炮坐;

瞽者,讓其伏地遠聽。

所以,如果試著聘用一些缺點突出的人,或許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兩個老板交流經營心得。一個老板抱怨道:“我的公司有三個不成才的員工,過幾天就將他們炒掉。一個吹毛求疵,整天嫌這嫌那;一個杞人憂天,總為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擔憂;還有一個遊手好閑,喜歡在外麵瞎逛亂混。”另一個老板想了想,說:“幹脆讓他們三人到我的公司上班吧,這樣也省了你解雇他們的麻煩。”第二天,這三人到新公司上班,新老板早已為他們安排好了工作:愛吹毛求疵的負責質量監管;杞人憂天的負責安全保衛;而喜歡閑逛的則負責出外做宣傳和調查。一段時間過後,這三人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做出了優秀的業績,那個老板的公司也因此迅速地發展起來。

“用人之長”是每一位企業家的共識,但“用人之短”卻未必能成為一種共識。對於短處,許多人的態度隻是“容忍”,而不是去利用。是“容忍”還是“利用”,其結果是截然不同的。對於下屬的缺點和毛病,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把缺點和毛病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必須辯證地、客觀地、科學地看待和分析下屬的缺點和毛病,如果換一種場合,可能就會變成優點和長處。

傑克·韋爾奇說得好:“垃圾隻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企業要發展,不僅要善於寬容有缺點的人才,容人之短,而且還要善於用人之短。日本的川口寅三在《發明學》一書中提出了“善用缺點”的主張,並強調說:

甚至可以認為,人類能取得多大的成就與能否巧用缺點有關。

說起這樣的“用人觀”,一位公司老總說,一個人的短處是可怕的,僅僅“容忍”是不夠的,“短處”是工作中潛在的炸彈。最明智的辦法是利用“短處”,這樣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它的危害,“容人之長,用人之短”,可以保證人盡其才。清朝有位叫楊時齋的軍事家,就很善於用人之“短”,他認為:

軍營中無人不可用:既如聾者,宜給左右使喚;啞者,令其傳遞密信;跛者,令其守放炮坐;瞽者,讓其伏地遠聽。

楊時齋深知,聾者因耳塞少聽可免泄軍情;啞者守口如瓶可免添詞造語;跛者艱於行走而善坐;瞽者目弱而耳聰。的確,楊時齋明白“長”兮“短”所倚,“短”兮“長”所伏這個道理,用人用出了名堂,人人派上了戰場。

第2節 雞鳴狗盜之徒也能救命

戰國時候,齊國的孟嚐君喜歡招納各種人做門客,號稱賓客三千。他對賓客是來者不拒,有才能的讓他們各盡其能,沒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嚐君率領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嚐君不敢得罪秦昭王,隻好留了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昭王說:“留下孟嚐君對秦國不利,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麼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嚐君和他的手下人都軟禁起來,隻等找個借口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