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動力源於目標,認準了就全力去做(1 / 3)

每個人都有目標,可能實現目標的人卻不是很多,究其原因是缺少恒心。隻有那些意誌堅強、不輕言放棄的人,才有可能摘到成功的果實。

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因為失敗往往是成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你為目標的實現而行動起來以後,遇到挫折和困難是在所難免的,此時,需要另辟蹊徑尋找其他方法繼續幹下去,這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由成功走向卓越的基石。

大凡取得顯著成績的人,都具備睿智的眼光、極強的行動能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睿智的眼光幫助他們確定奮鬥目標,行動能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幫助他們獲得成功。既然認準了就不要受外界因素的影響,立即付出行動、堅持不懈的走下去。找準了目標不付出行動,或沒有目標盲目的奮鬥,或有了目標毅力不夠堅決,都無法抵達成功的彼岸。

任何一個障礙都可能使你無法越過,如果你被障礙束縛了手腳,原地踏步或向後退縮,縱使理想再崇高、目標再明確,一切也將成為泡影,實現理想的道路上必然困難重重。縱然如此,為什麼世界上存在著那麼多成功人士呢?因為他們在折磨和苦難中沒有駐足,依然全力挺進,失敗沒有動搖他們實現理想的信心,他們有不達目的決不放棄的決心與意誌,正是這一點戰勝了對手,也戰勝了自己。

案例一:

另起爐灶,創建自己的公司

從1978年起,牛根生就在伊利工作,他從一名洗瓶工一直做到了副總裁的位置,可以說為伊利立下了汗馬功勞,伊利也為他記下了輝煌的一頁。

然而,1999年,伊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卻認為牛根生不再適合擔任副總裁的職務,並予以罷免,原因是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決定了牛根生已不再適合擔任此職。牛根生在伊利雖然獲得了諸多榮譽,如:“呼和浩特科技興市貢獻一等獎,呼和浩特市特級勞動模範稱號”等等,但麵對被免職心裏多少有些不平衡。他帶著自己的榮譽,帶著心中的夢想離開了伊利,當時他四十三歲。牛根生深知人才市場上已經不再考慮他這個年齡段的人。因此,決定另起爐灶,創建自己的公司,心動不如行動,目標確定以後,牛根生就為此付出了行動並堅持不懈為目標的實現而努力。

當時,和他一起被伊利免職的還有幾名中層幹部,他們重新組合在一起,共同策劃大展拳腳的方案,再加上牛根生具有多年乳製品的經營管理經驗和“乳業怪才”的稱號,更堅定了他們獲勝的信心。

人才是一個企業的核心問題,是企業的重中之重,牛根生首先就克服了這一困難。但是,萬事開頭難,事情並不總是一帆風順。

創業之初,被免職的幾個人手中都有一些伊利的股份,為了籌集資金他們賣掉了股份,湊了100多萬元。要想成立公司,區區100萬根本不夠,在艱苦的條件下,他們隻能一切從儉,以200元租了一間辦公室,牛根生兼任董事長和總裁。

牛根生以前的老下屬得知此事後,紛紛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為他融資,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他們很快籌借了700萬元。然而困難與挫折不會因偏袒某人而不將磨難降臨到他頭上。他們籌集資金的消息被人向有關部門告發了。經過調查發現,在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竟有700多萬元人民幣,有關部門準備以非法集資的罪名處理他們。然而,困難並沒有讓他們放棄目標,心中依然堅守著“認準了就做,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堅持到底”的信念,牛根生和同伴為了澄清事實,做了大量的工作,可結果在很長時間內還是受到了監控。

磨難如雪球,越滾越大,這隻是剛剛開始。

蒙牛公司誕生後,興建廠房是當務之急,他們在呼市和林格爾縣盛樂經濟園,找到了一片空閑的土地。可是,在這片土地上有幾棵老頭樹,雖然這些老頭樹沒有多大的利用價值,可是一旦砍掉就會被戴上毀林的帽子,要知道這頂帽子可是不輕啊!但為了興建廠房,這片老頭樹不得不砍掉,結果有人把這件事告到了國家林業局,事情頓時間鬧得滿城風雨。後來,在和林格爾縣縣長的幫助下,他們才在困難中解脫。據牛根生回憶說:“企業新生時,每走一步都非常艱難。”如今回憶蒙牛初創的過程,用“艱難奮進,頑強拚搏”八個字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牛根生人如其名,的確具有一股倔強的鑽勁,既然有了目標就不畏困難、艱險,為之付出努力,而正是這股勁才使蒙牛集團成為今日乳業中的佼佼者之一。

案例二:

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

20世紀50年代前後,地產業在香港開始初露端倪。1947年,中國銀行曾以每平方英尺251.44元的價錢,投得中環一塊官地,創下了當時地價的最高紀錄。同時內地資金大量湧進香港,香港的各行各業一度蓬勃,這個時候“聯邦特惠稅”優惠政策在香港實施,中外商人紛紛湧到香港,社會對土地和樓宇的需要自然日益增加。

香港人口在短短的五六年間也激增了好幾倍。抗戰結束時,香港人口僅有50多萬,但是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期,人口已經超過150萬。

資金的湧入,人口的激增,這些都促使香港地產行業逐漸繁榮起來。剛剛從海上轉到陸上的霍英東審時度勢,看到了機遇,決定把自己的資金全部押在地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