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潔身自愛,做好人、辦實事(1 / 3)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而這些法與規無非都是用來約束公民和社會組織行為的。可是,光有法律與規範在當今社會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有高尚的素質,也就是講究自愛的原則。

一個國家的繁榮富強離不開法律與規範,脫離法律與規範的束縛實現國家強大、民族振興是不可能的。但法律畢竟不是萬能的,它不可能約束到人們所有的行為,比如道德、良知。而這些需要人們有潔身自愛的精神,自發自覺去遵守法律與規範,維護社會公德。

人要學會自律,給自己的行為製定一部“法律”,用自尊自愛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隻有這樣才不至於混亂無章,生活、事業才可以在平和、穩定、有規律的狀態下發展。

道家所提倡的“清心寡欲”是對待欲望的一種方式,與其相反的則是,肆無忌憚的放縱,也就是不加克製地任由欲望滋生,對待欲望的態度不同導致的結果當然也不同,後者則會產生非常惡劣的結果。因為人的欲望永無止境,如果,肆無忌憚的放縱,不能潔身自愛,欲望就會自我膨脹。欲望的種類很多,例如名利欲、權欲、貪欲、食欲、性欲等,其中表現力最強的要屬食欲與性欲,如果控製不好,它們將成為人類發展的兩大敵人。不加以克製則後患無窮。

自古以來就有這樣的成語如“利欲熏心”、“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些都是在驗證利益對人們的誘惑,也是考驗人的試金石,人隻有在麵對利益時才能表現出真實的一麵。有些人為了獲利,不惜鋌而走險,觸犯法律;還有人為了私欲,不擇手段,背信棄義。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很多上自高官巨賈,下至平民百姓,麵對利益的誘惑都不能把持住自己,甘願淪為利益的奴仆。在利益麵前什麼法律、法規,什麼潔身自愛統統成了耳邊風。這種現象如果不加以克製,後果不言而喻。

生活中,人們往往會遇到一些讓自己難以抉擇或極具誘惑的事情,這時是在考驗你克服情緒幹擾、承受考驗的能力。如果,能把握住做人做事的原則,就可以在充滿誘惑的世界裏全身而退。

潔身自好是在行動中表現出來的,光在嘴上說是不行的。要知道,潔身自好要體現在實事中,表現在行為上,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途徑。

有人認為,研究通法律、法規就一定可以做到潔身自好,其實這種說法有些片麵,研究好法律、法規固然能夠約束自身行為,但與潔身自好還有一段距離。因為,倫理、道德並不在法律的約束範圍之內,這些隻有靠人們自尊自愛才能維護。單靠遵守法律、法規是不夠的。

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提醒自己要自愛,不斷培養潔身自好的好品格,有意識的提高自身修養。久而久之會養成為一種習慣,時間長了潔身自好也便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人格和智慧也因此得到升華。

案例一:

以身作則,為他人樹立榜樣

牛根生雖然上了福布斯排行榜,可是節儉依然是他的生活準則。在蒙牛餐廳,牛根生與員工一樣常常擠在浩浩蕩蕩的人群中,端著不鏽鋼飯盆,排隊、刷卡、找位子。他不像一些富豪那樣,每頓餐桌上都要有山珍海味、洋酒陪伴,一碟鹹菜一碗麵,成了他在這個餐廳裏的“美味佳肴”。

古時候,人們用“廉政、清潔”形容包拯,說明他為官清廉,而這一詞用到牛根生身上也不為過。他的清廉為下屬做了良好的榜樣,他的潔身自好為家人敲了一個警鍾。

日常生活中,潔身自好、以身作則,人們每每能聽到,但是按照這些原則去做的人卻不是很多。而牛根生就是這為數不多人群中的一員,別看他幾十萬、幾百萬地給別人,最後連市值數億的股份也捐了,可是他對自己、對家庭絕對“摳門兒”。

牛根生表示,天年之後,要將所有的股份全部捐給“老牛專項基金”,至於家人一律不能繼承,妻子、一兒、一女每人隻可領取不低於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平均工資的月生活費。他的這種行為驗證了古人稱頌墨子時說過的一句話:“摩頂放踵刺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