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道次安排得真有意思,一個華夏隊員,一個日本隊員,每個華夏隊員身邊都是兩個日本隊員,日本人渲染這場比賽還是挺用心的,就連道次安排也下了一番功夫!”
蔣建軍看著在跑道上熱身的隊員,饒有興致地說道。
“你看他們記者的緊張程度,就像在轉播世界杯淘汰賽!今天的比賽應該被他們特別炒作了吧!”
鄒振看著遠處,在運動員通道附近有不少記者,這個數量的記者不像是轉播一場普通的田徑大獎賽,和去年的世錦賽有一拚了。
沒辦法,也許今天隻是一場普通的比賽。不過對於和華夏之間的競爭一向是日本社會關注的焦點,不管是什麼領域,隻要兩個國家遇到,準會引起各界的關注。
日本其實對自己國民的身體能力有著更強的被認可訴求,在體育比賽裏一旦自己有了優勢,總是盡可能地保留住這個優勢。
眼看陸威已經跑進了10秒,日本體育界上下都很關注這次比賽。他們認可陸威的成績,覺得這是亞洲的榮耀,大家都是黃種人,用了這個先例,自己的隊員肯定也能跑進10秒,隻是時間問題。
裁判開始鳴哨示意隊員們在起點前集合,大家都慢悠悠走回自己起跑的位置。
陸威看了一下這四個日本隊員,朝原宣治,末續慎吾的身高都在1米8上下,塚原直貴的身高更是和張遠騰不相上下。
這些日本人也是挺拚的,在隊員的選材上嚴格執行了1米8上下的標準。
不過看到那個日本年輕隊員似乎比沈亮還要矮一些,陸威覺得其實這樣才對,隊員的選材本來就不是套公式。隻要有培養潛質,都應該獲得機會。
黃種人的選材理論就是1米8左右的隊員才能完全發揮出黃種人的優勢,這些年伊東浩司和站在跑道上的這兩個老隊員都曾經用成績證明過這個理論。
最近的世界潮流則是小鋼炮占據主流,身高1米7到1米75左右的隊員在最近幾年一直占據著各項比賽的冠軍。
好不容易出現了鮑威爾,又在去年的比賽裏輸給了泰森.蓋伊,這條不成文的理論再次被證明是有效的。
牙買加的年輕隊員博爾特出現的時候,大家都不是很看好他,認為他的身高在起跑階段是硬傷,會讓他在前程就失去對於比賽的掌控,哪怕後程實力強一些也沒有辦法撼動這些小鋼炮的地位。
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個國家都在不斷摸索嚐試著。
溫寧義站在1道,他的右邊是日本名將塚原直貴,他的身高站在日本的人群裏,絕對有鶴立雞群的感覺。
3道是張遠騰,4道是朝原宣治,陸威被排在5道站在道位置的則是曾經在2003年世錦賽以20秒38的成績,為亞洲奪得第一枚短跑獎牌的末續慎吾,他的100米最好成績也能跑道10秒03,具備很強的實力。
站在7道的是沈亮,他的臉氣鼓鼓的,明顯是對自己的道次很不滿意。為了比好這一槍,剛才他用卷尺量了起跑器前段距離起跑線的位置,把差距精確到了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