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力量來自自己的偶像(2 / 2)

就是在這樣簡陋的環境下,宗慶後以偉人為榜樣,也鍛煉著自己的體力和心誌。或許是心中的雜念甚少,宗慶後接觸的東西更為純粹,這個過程中宗慶後變得成熟了,減少了心中的浮躁,思維的模式更加寬廣。其實宗慶後的學習對於具體內容的學習還不是最主要的,最為可貴的是他將這種理論與自身所處的環境相結合,培養出的隱忍性格和寬廣胸懷,這也是成就偉業最需要的精神氣質。

就這樣,宗慶後在上山下鄉的歲月中度過了14個春秋,昔日的青蔥少年已成為成熟的中年男人,宗慶後把自己最美麗的歲月留在了山區的土地上。正是這段時間的沉澱醞釀了宗慶後體內巨大的力量和不甘平庸的精神。

“文革”之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暖大地,知青返鄉,百廢待興。看著國家重新煥發了生機,宗慶後正在考慮著自己未來的出路,這時候大批的人擁到了縣城之中,城市的壓力非常大,各種情況變得緊張起來,居住、就業、供應都十分緊張,因此在杭州很難找到一個接收的單位,宗慶後暫時回不到杭州。現實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周圍有一些青年在回城無望後在這裏成家立室,也就沒有了返城的念頭,永遠留在了這一片曾經奮鬥過的地方。

家裏麵也在為宗慶後回城的事情憂心,宗慶後此時已經三十好幾的人了,傳統觀念裏早就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了。因此家人為了讓宗慶後在當地早日成家,特地為宗慶後打造了一批家具,用於宗慶後的婚事。當家人將家具運到了宗慶後的麵前,宗慶後都有些哭笑不得了,自己還沒有這樣的想法,家人就替自己瞎操心,真是白忙活。不過這番心思著實讓宗慶後感動,家裏經濟條件本來就不好,還把家具親自運送過來作為自己結婚的彩禮。自己就更要努力做出一番事業,為家裏做出更大的貢獻。雖然宗慶後已經三十好幾的年紀了,可是結婚對他來說還是奢侈品,一般都說,成家立業,可是在宗慶後的眼裏,隻有立了業才能夠成家,“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事業還沒有確定方向,他是不會建立自己穩固的家庭的。

其實在紹興茶場的這些年裏,宗慶後並不是沒有機會戀愛,曾經不止一個女孩子,對他流露出愛慕的表情,可宗慶後對待感情的態度是非常嚴肅的,他看什麼都不是隻看眼前,要看得長遠,不能一時興起耽誤彼此的一生。既然不想永遠留在這裏,既然不可能跟她們成家落戶,那就不能耽誤了別人。隻是為了排遣一時的寂寞而玩弄感情的事他是絕對不能幹的,他有自己的道德標準,“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這是毛主席的諄諄教誨,這也是宗慶後的愛情婚姻觀。

飽讀了中外哲史和名著的宗慶後,在實踐中磨煉了自己的心誌,內心世界早已曆練得不是一般的堅強。他從偉人毛澤東曆盡千難萬險的革命道路中悟出了忍耐的意義,汲取了堅持的動力,來作為指導自己人生的價值取向。他不相信自己會在這個山區裏窩上一輩子,哪怕前途一片灰暗迷茫,他也要堅持自己內心的想法。他也堅信總會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金子總會有發光發亮的一天”。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他寧願忍受一時的寂寞,放棄暫時的歡顏,隻為自己能夠走得更遠。

偶像的力量一直留存在宗慶後的內心深處,他會朝著自己想要的目標前進。忍受得了一時的寂寞,才能夠享得了一世的快樂。隻要有機遇擺在宗慶後的麵前,他就會像騰空的飛鷹向著自己的目標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