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行軍靴(2 / 2)

因此,德軍非常注重士兵的服飾,哪怕是一雙軍鞋也不例外。德軍製式軍鞋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66年的普魯士時期,當時的軍靴為牛皮製褐色長筒靴,看上去非常威武。普魯士陸軍的軍靴為後來的製式化生產奠定了基礎。其式樣一直影響到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而這一時期,穿長筒靴同樣是歐洲其他國家軍隊的慣例,像沙皇統治下的俄羅斯軍隊就規定,軍隊必須穿長及小腿的皮靴,以體現軍威。

一雙軍靴還有這麼多的故事和細節,外加優點多多,李德才下命令將這些保軍的行軍靴扒下來給自己的部隊用。打綁腿再穿行軍靴,這是也許是另一種的無奈,如果有馬褲就可以不必再打綁腿了。不過,馬褲一般都是給軍官使用,而且又不是向德國那樣非常注重士兵外表,馬褲即便上沒什麼希望。

打綁帶固然好,但如果能夠使用一種更加方便快捷的就好了。想著想著,李德便突然想起了二戰美軍使用的白色綁腿帶,不過還是搖搖頭算了。因為美軍的綁腿帶用起來所需時間並不比打綁腿要少,隻不過穿脫比較方便了些。想來想去還是沒有太多好的辦法,索性還是專著眼前的事情。

李德也沒有閑著,他也同女兵們一樣一邊搜集大簷帽和軍靴,一邊搜刮著死去保軍身上的財物。李德對搜刮的東西有點要求,香煙什麼他是不需要的,而戒指、項鏈和錢財自然是笑納。也許是感應到了什麼,李德停下了手上的動作,在這個保軍幹淨的軍服上隨便擦了擦,然後從一副裏掏出了一個項鏈。

項鏈連著一個東正教的十字架,在背麵刻有“親愛的伊普”字樣,項鏈是一條紅色的繩子,而十字架則采用的是黃銅。自從他能夠記事的時候,這個項鏈就一直陪伴著他。而他的養父則曾經語重心長的告訴自己,他撿到李德的時候項鏈便是掛在他脖子上,所以應該是自己親生父母的東西,要讓他好好保管不要丟失了。

雖然養父母都在第二次巴爾幹戰爭時的動亂中死去,雖然李德曾經窮困潦倒,但也不曾把養父母的話忘記,更沒有拿這條項鏈去與他人做交易。光腳不怕穿鞋的李德什麼都可以賣掉,但唯獨這條項鏈不在其範圍之內。李德將項鏈的十字架握在手裏,忍不住歎息了一聲,然後收起來繼續進行搜刮大業。

而另一邊,李明博帶著列文斯庫他們趕到指揮部後,便開始著手清理掉垮塌下來瓦礫碎片。一瞬間,這些戰鬥部隊都變成了工程兵,在努力的搬走這些瓦礫。列文斯庫和其他軍官自然不會上前去,不過他也站的比較近,希望能夠看到瓦礫下突然出現一具屍體。列文斯庫雖然表麵上波瀾不驚,但實際上心裏有些著急,於是他轉過頭去對身邊的軍官說道:

“進度太慢了,讓其他的士兵們也都上去,如果沒有不能夠趕在下午之前清理完並找到罪魁禍首的屍體,回去不好交代。”

站在列文斯庫身邊的軍官立刻點了點頭,回答:“是長官,我這就馬上去催促其他部隊。您還有什麼其他的指示麼?”

列文斯庫脫掉了手上的白色手套,然後一隻手拿著,另一隻手搭在那手套的手背上,想了想對軍官說:“你去告訴其他部隊的旅長們,讓他們下午一點半前都到師部來開個會議。這一次,布爾什維克黨人可算是捅到了上麵的的敏感處,上麵的大佬們有可能會那這件事情向軍部施壓,我們作為當事人之一恐怕是逃不掉的。”

“那長官,我們會被上級帶去調查麼,還是說會有革職的危險?”軍官猶豫了一下,然後小心翼翼的向列文斯庫請教道。而列文斯庫也微微轉過視線,瞥了一眼身邊的軍官後說道:“這些你就不必太操心,上麵的大佬還是有辦法被糊弄過去的。但是那些英法顧問可就沒那麼好搪塞了,那些英國佬和法國佬,對布爾什維克可是深惡痛絕的。”

列文斯庫想到這裏,不由得發出了歎息:“唉!為什麼會是在我的部隊發生這種事情,還特麼的是布爾什維克黨人,這不是把我架在烤架上慢慢煎熬麼,唉,真是做人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