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是釘可以安排機器人去那些有冰川的星球上取冰塊,補充飛碟上的用水。
如果錯過了這個絕佳的機會,往後要去找水源,十分困難。
在太空飛行的經驗之中,丁是釘總結出來了這樣的結果:不要放棄任何一絲機會,否則自己會陷入困境之中。
金足係位於黑暗區附近,遠離了恒星,長期受到的照射光少,也很弱,溫度又低,形成冰川地貌,似乎合情合理。
恒星是太空中的燈泡,它照亮著太空,也為人類提供了光明和溫暖,使眾多生物受益。
恒星照耀出的去的光芒也跟燈泡一樣,它的射程有限,可能穿過N多個星係,也可能就在某幾個固定的星係之中循環運動。
在一個恒星圈子之中,總有一條合適人類生存的軌跡,就如天球圍著轉的恒星一樣,它跟地球圍著太陽轉的軌跡相差無幾,才得以形成一顆具備有生命的行星。
天球圍繞著的恒星叫燃耀星,這是天球人的稱呼。
天球人曾經這樣假設過,假如某天天球的運行軌跡向燃耀星偏移了幾米,或者幾十米,天球可能變熱,或者變冷。
從理論上來說,當天球的運行軌跡偏向燃耀星方向移走,天球的溫度將變高,它和燃耀星的距離拉近了。
相反,天球的運行軌跡遠離燃耀星,天球的溫度將變冷。
無論是變冷,還是變熱,對人類的影響都極大,可能影響到人類的生存。
天球上的許多生物也將麵臨滅絕,人類也可能會消失。
人類可以通過電子產品改良環境,但是隨著天球在運行軌跡偏移量增大,脫離原始軌跡,人類將無法適應天球的環境,這是毫無疑問的。
天球人提出過假設,如果為了存活,又不能尋找到另一個星球生存,是不是可以人造一個天球呢?
如果可以,讓它在天球原來的軌跡上運行,人類便可以延續下去,可以把天球破壞掉。
推測終究歸推測,問題上是怎麼製造一個星球呢?
與其去製造星球,還不如製造大型的飛碟,飛碟可以根據自身的調控,規矩地走在天球的運行軌跡。
但是速度方麵又怎麼控製呢?
飛碟的飛行速度很快,如閃電一樣。飛碟在飛行中也可以像星球一樣,一麵自己轉動,一麵圍繞著燃耀星轉動。
要把飛碟的飛行速度控製得跟天球的運行速度一樣,這是十分巨大工程,也是缺少那種高難度的技術。
通常的慣性都這樣——快速容易做到,慢速卻很辦到。
天球人已經在這方麵研究了二十幾年也沒有達成目標,沒有成功。
人造星球的能力還無法實現。
天球人沒有等待,他們一邊努力地尋找另一個能生存的星球,也在努力改善天球的環境,讓天球延長壽命,讓人類延續下去。
天球人找到了兩個存在生物的星球,一個是地球,另外一個是空球。
地球的環境太差了,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汙染,天球人瞧不起地球。如果天球人要占據地球,又將迎來一場戰爭,地球將受到更為嚴重的破壞。
天球人沒有足夠的軍事能力跟地球人計較。
天球人看中了空球,可是空球人的科技能力與他們難分伯仲。天球人開始也沒有敢和他們正麵衝突,都是以陰謀詭計與空球人鬥爭。
天球人的判斷一點兒也沒有錯。
通過在其它星球開采礦產資源,引發了戰爭,證實了他們的推測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