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間有杆秤,自己富了不忘老百姓。”這是許多愛國華僑的心聲。前有陳嘉庚,後有李嘉誠。愛國的李嘉誠大量投資援助祖國的建設事業,在家鄉興辦教育和各項社會福利事業。魂係桑梓,始終以赤子情懷回報祖國和家鄉,不愧是名揚海內外的愛國商人。
“我是中國人,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李嘉誠不僅時時這樣提醒自己,也以“作為一個中國人對祖國應盡些責任”來要求自己,他離鄉旅港多年,雖忙於商務,卻無時不緬懷國家,思念故土,大力支援祖國建設,報效桑梓。李嘉誠在給家鄉政府的一封信中寫道:“我目睹祖國之高速進步,在四個現代化政策的推動之下,一切欣欣向榮,深感雀躍;支持國家建設,報效桑梓,此乃本人畢生奮鬥之宗旨!鄉中若有何有助於鄉梓福利等事,我甚願盡其綿薄。”
很多年前,香港不少財團已紛紛進軍中國內地,轟轟烈烈地進行投資和項目開發,先後取得了輝煌業績。香港華人富豪中,李嘉誠的海外投資金額最大。在中國大陸的投資,他卻晚了一步。當然,這與他的經商觀念和穩健作風有一定的關係。從1992年起,李嘉誠把港外投資的重點放在了內地市場,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
同年,鄧小平對南方的經濟特區進行了視察,隨後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大門。此時,中國內地被世界經濟界一致看好,他們認為中國內地將是全球最具潛力的投資市場。李嘉誠同樣覺察到了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他果斷決定在大陸各地找尋發展機會。據說,李嘉誠表示,李氏企業將會在大陸投資300億港元左右,用於與國內企業的聯合發展項目。
李嘉誠的足跡遍及國內各地,例如在上海,他指出,“與七八年前我第一次來這座城市相比,上海的發展真是令人震驚,上海將會是我們在內地投資的重點之一。”
李嘉誠又說:“我一下飛機就感覺到了上海的巨變,不僅是城市容貌煥然一新,而且能感到每一個上海市民積極地參與上海的建設和經濟發展,上海的領導層也有很大的決心。”
李嘉誠稱讚上海在短短的幾年間便成為舉世聞名的金融、資訊、科技、貿易及航運中心。“上海在新世紀中將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一員,它的前程是無限光明的。”
據統計,長江集團和和記黃埔集團在內地投資超過600億港元,其中在上海的投資約為80億港元,已經成為香港在內地最大的投資者之一。李嘉誠表示,他將把上海作為在內地重點投資的城市之一,隻要有好的項目都會考慮在這裏投資。
又如,在一次應深圳市領導的邀請,赴深圳參觀考察時,李嘉誠一再用“高瞻遠矚”來評價深圳的規劃、建設和發展成就。當他得知和記黃埔旗下的鹽田國際與鹽田港集團已經簽署鹽田港第三期開發合作意向書後,高興地說,鹽田港的目標是世界最大最佳的集裝箱碼頭,深圳將成為長實集團在內地投資最多的城市,而且李嘉誠還欣然題詞:“高瞻遠矚,建立世界最大最佳的集裝箱碼頭”。
麵對深圳的巨大變化,李嘉誠一再向陪同的市領導表示,深圳最了不起的還不是現在的發展水平,而是深圳的領導在城市規劃建設、經濟科技發展方麵高瞻遠矚的決策水平。在蓮花山頂,麵對市中心區的規劃模型,李嘉誠連連稱讚說,這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流水平的。如果發展空間允許,長實願為中心區的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在高新技術園區,李嘉誠很認真地聽取了有關負責人的介紹。當聽說深圳高新技術園區已被國家列為五大重點高新園區時,李嘉誠很認真地詢問還有沒有發展空間,外商投資企業產品可否內銷,對外商投資企業有什麼限製?因為長實正在和全世界幾家最大的高科技公司探討合作項目。他說,深圳高新技術園區是很好的投資選擇。
在上海和深圳兩個地方的考察足以證明李嘉誠對國內市場的重視,相信在今後的投資中,他將為內地的各項建設提供大量的資金和財力,極大地促進祖國經濟建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