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滿腹經綸的學問,並不一定等於有著雄厚的實力。同樣的道理,在一場成功的談判中,專業知識所起的作用往往隻占2%,而剩餘的98%則是對人性的觀察與應對。讀懂人心,才不會是紙上談兵,才能在談判中笑到最後。
雙贏談判是2%專業+98%對人性的了解
有著滿腹經綸的學問,並不一定等於有著雄厚的實力。談判場合,也同樣遵循這個道理。在一場成功的談判中,專業知識所起的作用往往隻占2%,而剩餘的98%則是對人性的觀察與應對。
有學問不等於有實力
先來看這樣一個例子。萱初入職場不久,處處表現得很認真。一日,萱的一個舉動引起了老板的注意,於是,老板就偷偷地在一旁默默觀察她。萱一邊喃喃自語,一邊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抄寫著什麼。原來最近一段時間,萱不知是從哪裏學來的主意,總是拿一個筆記本抄抄寫寫,說是要記錄一下職場經驗。
等萱寫完後,老板就問她:“萱,我問你,你覺得在職場上,學問重要還是實力重要呢?”
“這個,當然是實力重要啊,學問隻是裝在腦子裏的東西,實力卻是一個人的辦事能力。”這時,老板看到萱皺了皺眉,露出一副不自信的神情。
老板又微笑地接著問她,“那你說得出學問和實力的差別到底在哪嗎?”
萱撓了撓頭說:“這個我就不太確定了。”
老板接著說:“其實,你剛才說對了百分之三十五,學問好比是你學來的材料,實力則是將這些材料一個個組裝之後,能夠為你換得成功的工具。隻可惜,現如今,很多人像你一樣,有點懂卻又不太懂,在工作時常常搞錯了努力的方向。”
的確如此,這位老板說的很對,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將知識存放在腦子裏,而是為了運用在自己日後的人生處世中,學問必須通過實踐才能發揮作用。
那麼,學問和實力的差異究竟在哪裏呢?學問是你通過一定程度上的學習,然後獲得的技能理論,學開車原理、學食譜煮飯、學談判技巧,這些就是所謂的學問。那麼,何為實力呢?實力是將你所學到的理論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生財技能,也就是說,你學開車原理,還必須能夠會上路,能開遍大街小巷,能自己找到目的地,做得到這些,才算是真正地會開車了;你說我會煮飯我能當大廚,這是遠遠不夠的,還得有人願意花錢來吃,做得到這些,你才能成為一個廚師;你說我會談判我能拿訂單,這也沒有用,要真的能和客戶溝通,能完成雙贏交易,做到這些,你才能算真的會談判。
所以說,隻有通過實踐,學問才能轉換成看得到、信得過的實力。由此看來,學問可以說是一種才華,如果要運用學問來賺錢的話,就必須經過市場機製的磨煉和洗禮,在忠於自我和兼顧市場之間取得平衡,這樣才能成為具有實質效益的實力。
談判是2%專業+98%對人性的了解
職場上,的確有不少像萱這樣的人,存在著對學問和實力之間的認知模糊,記了很多筆記,學了很多學問,然而,卻從不問自己該如何將學問轉換成實力,到頭來,學了不少卻是沒怎麼派上用場。
在這些人當中,不少人誤以為學問可以毫無偏差地換算成等值的實力。看看那些在企業麵試時較為搶手的高學曆人才吧,實戰經曆終究會讓他們知道,高學曆和普通學曆的職場表現,並不一定等同於他們的學業表現,所以,能不能夠將學曆轉換成被職場認可的實力才是最關鍵的。看到這裏,聰明的你是不是也領悟到了:隻有學是沒有用的,隻有用了才等於有學。
談判,也遵循這一道理。談判桌上,即便你學了再多的相關技巧,對客戶的背景研究也是相當通透,但是這也並不能保證他和你之間是溝通無礙的。因為談判靠的不是學術分析,而是短兵相交的實時反應。縱然你學了一百分的談判知識,然而談判實力還是要靠親自上陣、與對手互動才能換算。
更何況,在談判桌上,我們麵對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台受指令操作的機器。談判當日,對方心情是好是壞,臨時出現了危機,又該怎樣處理,甚至對方喜不喜歡你這個人,都是影響談判的關鍵要素。如果你的對手是一個隨時可能改變主意的人,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保持彈性,延展調整空間。
談判就像是舞步的律動,必須得有協調性,這樣才能保證整個談判過程的流暢優美。更為重要的是,當你用心感受與你溝通的舞伴時,你才能在不同的對象之間,找到適合的舞步,並對彼此日後的合作,懷有再次共舞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