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一小點突破(2 / 2)

一家子四個人,全都要靠鄧大勇一個人養活著。

這樣的負擔,對太平時代下,一個低薪階層的普通職工,都是十分巨大的,更別說現在這樣的世道下麵了。

而從鄧大勇的口中,修明也了解到,除了修建城牆這個工作之外,鄧大勇還兼著三分苦力活,幾乎從早到晚一直在幹活。

晚上睡覺的時間絕對不超過五個鍾頭,臉上的汙穢都難以掩飾鄧大勇在講述時候透露出來的無奈茫然和疲憊。

對於的鄧大勇的情況,修明隻是報以一聲長歎,沒有過多糾結也沒有過多憐憫。

像鄧大勇這樣的人,在京都還有許許多多,甚至更多的人情況比鄧大勇還要糟糕窘迫。

修明不是不想幫,而是沒有能力幫,吳家大寨的糧食,多半都已經分掉了,剩下的也隻是給那些準備進京都內城的十二個人以及自己一行人準備的。

根本沒有餘力去憐憫和幫助別人。

一番和鄧大勇的交談下來,除去鄧大勇對自己家庭生活狀況的描述之外,修明倒是也提取出一些有用的情報。

京都內城還要分成好些部分,而且還分了內裏和外裏的區別。

更是有許多地方都有重兵、重火力把守的,而且許多地方還通著電。

這絕對算得上勁爆的消息,甚至這些情報如果落在敵對的國家手裏,還能大致推測出華夏現今在京都的兵力布局。

在鄧大勇眼中,那些有重兵把守,而且通電地方,一定就是達官顯貴們躲起來享受的地方,但是修明卻不會這麼認為。

底層的民眾總是會不憚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那些自己難以觸及的大人物,雖說以往的確總會有那麼一部分高層會印證這些惡意的猜想,但是如今的情況卻又是不同。

或許那些人生活的待遇的確要比鄧大勇這樣的普通人民要好上一些,但是卻一定不會和鄧大勇說的那樣,隻是貪圖享樂。

那群人或許正在絞盡腦汁,要如何驅除剿滅這些怪物、要如何維持治安秩序。

京都這一係列的政令工程,都可以作為例證,這些人是真正在辦實事了。

當然對於這些修明依舊不是很關係,他想知道三環以內的事情,修明的父母在災難爆發那段時間來了京都談生意,順帶旅遊、過結婚周年紀念日,應該在三環以內,甚至在京都一環範圍裏頭。

但是修明注定要失望了。

鄧大勇除了三環外的情況外,其他地方根本知之甚寥,甚至連三環外的事情,他也不全都清楚。

修明隻能夠在鄧大勇的嘴裏了解到,災難爆發的第一時間,軍隊就開進了京都,封鎖了所有環路以及各條交通要道。

軍隊第一時間限製人口流動,這就更堅信了修明覺得父母一定在京都裏頭的想法,這算是一個好消息。

但是對京都內城的情報依舊匱乏,鄧大勇這兒估計也問不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了,修明不禁又皺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