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敏銳的財富嗅覺(1 / 2)

潮商是一支具有世界性的商業群落,潮商是繼晉商、徽商之後,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具影響力和生命力的著名商幫之一。海上交通的開辟,對外貿易的發展,造就了潮人的海洋個性,也浸染了潮商文化性格的海洋特質。潮商在長期的奔波拚搏中,深諳“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道理,他們居住地毗鄰大海,在“海洋經濟”的發展中學會了販魚、販鹽等最基本的謀生技能,隨後又在海上貿易大顯身手,形成獨特的開拓拚搏的海洋文化性格特質。所以有人總結說,潮商的成功源於海洋。大海賦予了潮人不畏艱難、開拓進取的性格,潮商在波濤洶湧的海洋中起步,早在清代中期,紅頭船就來往東西洋,經營南北行,長盛不衰,一直是海內外廣泛關注的對象。敢於冒險、勇於創新、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敢於離鄉背井、漂洋過海的超人魄力,強大的活力和生機,始終如一的抱團精神,成為潮商的一個明顯標記。

潮人文化的海洋文化特質成分是在長期的文化碰撞與交融中形成的,海洋文明是人類與海洋互動關係中人類對海洋的認識、反映、利用及其結果,否則,海洋隻是海洋,海洋文化無從產生。潮商的祖居地在瀕臨南海的潮汕平原,潮汕地區周圍群山阻隔,陸路交通不便,而東南瀕海,海岸線長達278公裏,近海又有不少島嶼,島岸線長124公裏,這樣的地理環境,使得潮汕地區的居民在曆史上很早便開始發展海上交通,“逐海洋之利”。在中國曆史文化形態當中,潮人文化既有強烈的中原大陸文化意識,又有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色,他們在價值取向上,既崇尚“中舉為官”,也羨慕“下海賺錢”。地少人多,生存空間受製約,培養了潮人敢於競爭,勇於向外開拓的冒險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價值取向。長期麵對驚濤駭浪、複雜的地理環境,潮人在同大海的生死搏鬥中,培養和鍛煉了對大海的適應能力,積累了豐富的同大海相處的生存智能,如與風災水害奮力抗爭的堅強意誌,同舟共濟的團隊精神,這種海洋文明造就了一批脫離土地、以海為生的各類“非農業”人才,同時也鑄就了他們精明能幹、機巧善變、開拓進取性格特點,這也就是潮商文化性格的基礎。在進行商貿活動時,繼承了先輩的傳統中原文化和開放的海洋文化的交彙特質和拓展精神,他們具備敢為天下先精神,勇於拚搏、勇於創新的精神,這種精神是潮商與內地其它商幫最鮮明的區別,他們置身於海洋文化的驚濤駭浪之中,處變不驚、敢拚敢贏,他們通過海洋在與異質文化的交流、衝撞之中,獲得頑強的生存能力,並通過海外移民將潮人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曆代相傳的商業傳統養成了潮商獨特的海洋文化性格,這種頗為強烈的海洋性的地域文化特征,在相當多領域已突破了潮人傳統的文化性格,其結果是造就了潮商多元的文化性格,使其適應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潮汕之所以成為近代中國商業文化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正是與其海洋文化氣息有著密切關係,這些傳統因素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中得到繼承與發展,使潮商文化性格凸現出冒險開拓精神,崇商善賈的特質,有“東方猶太人”之稱。

精明的商人隻有嗅覺敏銳才能將商業情報作用發揮到極致,那種感覺遲鈍、閉門自鎖的公司老板常常會無所作為。

潮商時刻關注市場,對市場的變化反映敏銳,善於捕捉市場機會。潮商的開店技巧第一步一般是在一定商圈內開第一家店鋪,第二步是聯合其他潮商一起投資,進駐市場,經營業務互補的店鋪,營造市場氣氛,烘托商業氛圍,力爭形成規模化市場。如在深圳,當一個樓盤蓋起來後,總有潮商在商圈內爭取開辦第一家店鋪,然後聯合更多的潮商在一個商圈或一條新街開辦裝飾材料店、五金店、窗簾店等係列店鋪。

一個新的市場建立起來以後,潮商也往往會成為第一個租戶或者經營者。他們對於市場的需求特別敏感,哪裏有需求,就把生意做到哪裏;哪裏有錢賺,潮商就在哪裏開拓市場。對初入市場的潮商來說,同鄉的幫扶及經驗的傳授能使之盡量少走彎路,並且在困難時得到及時的支持。總之,潮商之間擁有廣泛的商業信息溝通與合作精神。

潮商善於把握行情和市場發展的趨勢,當一個市場已經飽和或有新的更大的市場出現的時候,潮商往往會馬上轉行,開拓新的商機。因為他們清醒地意識到,新的商機就是新的利潤源泉,是擴大經營規模、發展壯大企業的契機。

潮商不僅善於捕捉商機,還能做到穩健經營,不做無謂的冒險生意。潮商普遍認為隻有在熟悉的行業裏經營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場的走勢,才會在經營的過程中保持信心。潮商一旦看準了某個市場或某個行業,就會不遺餘力,大舉進攻。李嘉誠的“不為人先,不甘人後”的經營思想可謂潮人經商寶典。他認為在通常情況下,市場最新最熱的時候不宜先進入,即不搶吃“頭啖湯”,等待一段時間後,行情初見端倪,前景更為明朗,市場已經成形,再做出的判斷和決策就會比較準確,這時候采用收購的辦法介入成本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