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S來家裏喝茶,因為他快回國工作了,大家天南海北聊了一通,十分痛快,臨走時我讓他注意一下身體的一些問題,他十分驚訝,問我怎麼“什麼也不用”就能說出他的身體情況。(更新本書最新章節)我哈哈大笑,因為我是中醫唄。好的中醫,應該像好的將帥,懂得談笑用兵,哪用得著那麼多的檢查儀器或“望聞問切”。聖人常說,“大道至簡”,越是高級的東西肯定越簡單,好比一張瑞士銀行的信用卡,用起來就是要比一疊現金簡單方便才對。朋友邊穿大衣邊問:“有沒有什麼辦法呢?”我笑言,我們的時間太短了。他沒有繼續往下問,我也就不再解釋了。這就叫“醫亦有道”,仿佛禪者的機鋒,要“當機”才好談,畢竟“病治有緣人”,緣分到了,病才能好在你的手裏。所以曆代良醫都懂得營造針對病人的最佳的醫療良“機”。這聽起來有點兒迷信,但我年輕的時候試驗過N次,常常用一種“以身證道”的治學態度來想法破除這種“迷信”,到現在還沒有成功。說不得,這世間的萬事萬物,或許的確離不開一個“機”字。我們的身體,便有很多這樣的“機關”。我今天就公開一個醫家秘傳的“機關”,這個機關一打通,身體上很多毛病就會得到治療和改善。這是一個糾正頸椎、腰椎毛病的開關。醫家在傳授這類“秘傳”之前,總是非要講點兒大道理不可。我年輕時頗厭其煩,年齡大些的時候也就漸漸理解這樣的教學方法。中醫與西醫的一個重要不同點,或者說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不同點,就是其賴以立足的方法論的不同,從而導致各自人才的培養方法大相徑庭,其“成品”——醫生的能力也就不一樣。一個是從宏觀上去看待人與自然,一個是從微觀上去分析,西方科學分門別類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專家”(隻懂自己專長,其他多半不懂的人)越來越多,疾病越分越多種,現在的中醫,慢慢也落入西醫的“陷阱”,科目一步步細分,這多半會把中醫研究引入死胡同。今天西醫培養出來的心髒病專家往往不懂治頭痛,皮膚病專家不懂治掉頭發,而中醫卻不同在,你身上的大小毛病,他們似乎都敢給你抓點兒草藥調理調理。古傳中醫更神,盡量用糊塗醫治糊塗病的方法論看待人體,把不通的機關疏通,把虧損的氣給你補上,把“多餘的”的氣給你泄掉,問題就解決了。我在前麵的文章裏說過,古傳中醫是把人體這個小宇宙等同於天體大宇宙的,地球上有大江大河,人體裏也有。地球上有高速公路,人體裏也有。人體的“海陸空”運輸線路,就是大家都聽說過的經絡。經絡,相當於我們身體的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這部機器的運行活動、機器故障變化以及各個部件、螺絲間相互關係的學說。身體哪個地方出毛病,就是相關的螺絲沒擰好,比如說,頸椎、腰椎的問題,便是某個螺絲沒被擰得太緊,某個螺絲被擰鬆了。所以我們隻需要知道問題出在哪個螺絲,擰一擰它就好了。——我不知道這樣解釋是否夠“通俗易懂”,要把中醫的道理講得高深莫測太容易,要把高深莫測的中醫道理講得通俗易懂才難。我有個朋友,一直求著我教他點中醫,這哥兒們喜歡買各種中醫書籍來看,也喜歡聽各種養生講座,有一次我問他:“演講好不好?演講的人水平如何?”,他說:“演講很好,演講者太牛了”。我問他好在哪裏、有多牛,他說:“好在哪裏我不知道,他講的東西我都聽不懂,太牛了”。我說我的媽呀,聽不懂的東西怎麼會是好東西?人家講到你聽不懂,你還花那個錢去聽啊?那麼什麼是經?什麼是絡呢?明朝皇甫中在《明醫指掌》中說:“直行者,謂之經,旁行者,謂之絡也。”經一般是指十二條直行的高速公路,這十二條高速公路在古代醫書裏被叫做“正經”,所以中國人罵人“不正經”,就是罵你身體裏的這些本來應該直走的高速公路被你走歪了,所以隻有“正經”通的人才比較靠譜。這12條正經首尾相接,人體真氣運行期間,如環無端。你看北京城的路,不也是一環一環的嗎?那就是中國文化的精華所在呢,大家可以放長線看,北京目前是修到六環,按醫理,得修多六環才夠“正經”。所以有誌買房子投資的讀者,大可以在北京郊區買房,現在的郊區過些年就是十二環內的“市中心”了:)除了十二條正經,還有八條奇經。中醫術語叫“奇經八脈”,因為奇經共有八條。金庸的武俠小說最喜歡提到的“任督二脈”就是其中兩條,還有六條是衝脈、帶脈、陰維、陽維、陰蹺、陽蹺。明朝張介賓在《經類》中說:“經即大地之江河,絡猶原野之百川也。”也就是說,如果說12正經是身體上的大江大河,奇經八脈就是身體裏的湖澤。他們互相協調,有條不紊地在人體內進行運輸工作。如果你順應他們的運作規律生活,就叫養生,如果你逆著他們,或者衝撞他們,對不起,他們可不好欺負,馬上會罷工,讓你難受難受,好讓你警醒。所以古人才講,“學醫要帶三分病”,當醫生的最好自己時不時病一病,可以更好的感受病人的痛苦,生起救苦救難的菩薩心腸,也可以警惕生命之易逝,不斷做好防護。所以當你身體哪個地方不舒服,千萬別病急亂投醫,那隻是你的身體在提醒你說:“喂!哥們兒,別折磨我了”,停下來照顧照顧它,就不會出大問題。不要動不動一有點兒小毛病就到處找些藥物來“治”它。——順便說一下,很多人誤以為中藥能夠治病,其實中藥是不能治病的,他們最多隻是起到調整髒腑的作用而已。比如大家經常聽說的中藥叫“地黃”,北京同仁堂賣得最多的一個藥就是“六味地黃丸”,我實地考察過,這個藥的包裝盒上白紙黑字寫著“滋陰補腎”,於是,在全民K歌全民腎虛的年代,這個藥很多有錢男人都在吃。事實上,這是一個陰寒的藥,地黃一下肚,馬上會引發全身的正邪兩氣奔向體內屬於“陰”的經絡髒腑,而我們的腎在中醫裏方位在“北”,屬於“極北苦寒”之地,是五髒六腑中的陰中之陰,而現在的人多數是因為縱欲過渡,腎精不足,陽虛而引起腎病,吃了地黃,把本來是“表證”的病吃成了“裏證”,邪氣全部入腎裏,偷雞不成蝕把米。又快子時了,我得趕緊把話說完——好東西總得留到最後才說,這也是醫家風格,要不如何淘汰一些沒耐心的學生?奇經八脈有個鮮為人知的總交彙點,叫做“後溪穴”,它是小腸經上麵的一個穴位。這個穴位可是位“能人”,它老兄負責對我們身體這台機器進行降火和壯陽,同時還能調整頸椎和脊椎,古傳中醫秘籍上記載,它能“泄心火,壯陽氣,調頸椎,正脊椎”。它在哪裏呢?握拳,它就在你的“感情線”的末梢,握拳之後,小指頭下麵是不是有一個小小的尖尖的地方?如果感情線是一條小溪,它在後麵,就叫“後溪”,這樣總該記住了吧?怎麼用它呢?把螺絲擰緊唄。用大拇指按摩它,想象著你的大拇指是螺絲刀,你就是在擰這個螺絲釘就行。擰對了的一個表征就是覺得全身仿佛熱乎乎的不怎麼怕冷,擰不對也沒關係,反正就在附近,有些人的經絡不敏感,就不一定有熱乎乎的感覺。特別關照一下坐辦公室的打工族,當你麵對著電腦太長時間時,花三五分鍾停下來,雙手握拳放於辦公桌上搖動,用手腕帶動這個拳頭搖動,最好是空心拳(以便掌心勞功穴放鬆),虎口朝天花板(大拇指朝上,小指頭在下),讓這個“後溪”兄弟與辦公桌親密接觸,這個“簡單的”動作可以緩解和預防肩膀、頸椎、脊椎的毛病。還能夠使眼睛不容易幹燥(想想人家可是“後溪的水”呐)。子時到,睡覺去。胡塗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