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場四麵平坦,方便部隊登陸集結,但也為防守造成了極大困難。陸戰隊員們被迫在四個方向上分兵把守。每個排都要麵對近十倍兵力優勢的半生化人部隊。
楊文亦少尉是第三名接過全連指揮權的軍官。連長以及另兩個排長先後陣亡。他這個排算是傷亡最小的部隊了。
同在軌艦隊的聯係依舊暢通,除了指揮排上士兵們不斷用火箭彈對付那些難纏的家夥,楊文亦少尉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向艦隊指揮官要求一切可以給予的支援。不管是火力支援還是兵力支援。
當然得到的答複都是兵力增援正在籌備,火力增援正在途中。風伯運兵船已經充當起臨時的前線支援戰鬥機。但畢竟體型相對較大,而且火力較為薄弱,很容易就成為懸停在空中的巨大靶子。
敵軍半生化人雖然行動較笨拙,可腦子不會蠢到連防空導彈都不會使用的地步。多艘風伯運兵船被防空導彈擊中造成嚴重損傷,雖沒有被擊落,但隻能返回太空中的戰艦進行維修。
“呼叫過江羅漢!登陸場需要支援!火力支援或者兵力支援什麼都可以!我們兵力太過分散,敵人隨時可能突破防線!”
楊文亦半小時內已經第三次扯嗓子喊著要支援,可得到的答複都是千篇一律的。
“固守待援,增援正在途中!”
風伯運兵船一艘艘的來,可一個兵沒有給他,隻是懸停在空中,傾瀉一陣機關炮炮彈,然後遇到敵方防空導彈來襲,拋下密集的幹擾彈就逃之夭夭。確實拖慢了敵人推進速度,可一點沒有改變戰場上的不利局麵。
陸戰隊沒有足夠的重裝備。諸如年獸級重裝坦克愣是一輛也沒有。僅有大量配備電磁槍等輕武器的磁感應驅動的輕型車輛。而陸戰隊員們就是依靠車上的500克電磁槍穿甲彈配合火箭彈的攻擊才勉強壓製敵人進攻速度。
如果不擊中敵人身上為數不多的要害部位。單兵的電磁步槍發射的細小彈丸打在敵人身上也無異於隔靴搔癢,幾乎沒有任何效果。
那些被生物機械工程改造過的半生化人因為本體的生理特征並不完全一樣,因而其命門弱點也不在同一個地方。因而除非用火箭彈將其完全摧毀,否則哪怕被打的肢體殘缺仍能夠繼續爬行戰鬥。
emp火箭彈癱瘓半生化人機械部分功能的嚐試也宣告失敗。似乎敵人早已掌握共和國陸戰隊普遍裝備的單兵emp脈衝波頻。
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登陸場彈藥供給還算充足,有足夠多的火箭彈可供陸戰隊員們使用。但沒人敢用爆炸威力驚人的熱核火箭彈。即便當量僅有數噸,在敵人已經相當接近登陸場的情況下使用,無異於同歸於盡。
在沒有有效的製衡辦法和外來援助下,976團3連的官兵隻能冒著槍林彈雨利用有限的間歇發射一枚枚火箭彈來遲滯敵人進攻。
至於攻入礦業基地的976團5連和7連,以及戰略先遣營的部隊,情況比登陸場的3連好不到哪去。
礦業基地外部看去非常普通,甚至有些寒酸。但內部,尤其是地下部分簡直是另一幅景象。
雪白潔淨的現代化的加固通道和明亮的照明設施,讓人無法將這裏跟滿是灰塵肮髒黑暗的地下礦井聯係到一起。
通道並不複雜,但是機關重重。不單有自動機槍塔不時冒出來射擊,更有高能激光障礙。不斷有陸戰隊員的士兵被打死打傷,甚至燒成灰燼。這些障礙設施自然無法阻擋部隊的前進,而這也並不是這座礦業基地全部的防禦設施。
陸戰隊員們終於通過重重機關,抵達了一處金屬大門。依照情報,大門的另一邊就是礦業基地內存放著所謂“貨物”的地方。陸戰隊員們不清楚那是什麼貨物,也不會去在意,隻要能活著完成任務,就是他們最開心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