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創新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旋律。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麵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全國科技大會上,黨中央明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任務,製定了作為創新型國家戰略綱領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麵對全球化和環境資源的雙重挑戰,中國的科技工作將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

在中國的曆史上,從來沒有哪個時代把創新提到這樣的高度,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創新已成為時代的號角。個人要發展,企業要騰飛,國家要富強,民族要複興,關鍵在創新。學習創新思維,培養創新智能,提高創新素質,開發創新潛能,這是21世紀對每個中國人的召喚,也是曆史給予創造學研究工作者的研究課題和重要機遇。

創造學是研究有關發明創造規律及其應用的科學,與人的思維發展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發展規律密切相關。創新時代賦予創造學以更強烈的發展動力和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創造學作為一門新興的科學,正受到政府管理部門、青年學生、科技工作者和創造發明愛好者的普遍重視,更受到廣大企業的歡迎。

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創造學者應當為推動企業的自主創新做出應有的貢獻。這套“現代企業自主創新”叢書,是中國創造學者推出的第一套麵向企業的係列叢書。該叢書針對企業創新的實際要求,把創造學與經濟學、管理學和心理學中的創新理論融合在一起,將創新的思想梳理成係統,貫穿到企業運行工作的方方麵麵,並力圖以理論創新推動製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和教育創新,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是一種有益的嚐試。

當然,作為一種嚐試,叢書也還存在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如部分內容與創造學的結合還不夠緊密等。但是,瑕不掩瑜,相信再版時書稿內容會得到修正,逐漸完善。

專家預測,在未來的幾十年中,世界科學技術將會出現重大創新。世界各國都在能源科學、信息科學、生命科學和材料科學等領域加強研究力量,並期待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交叉領域中形成新的科學前沿,產生新的科學奇跡。這將推動世界範圍內生產力、生產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進一步發生深刻變革,也將進一步引起全球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調整。為了民族和國家的振興,為了人類發展的共同利益,創造學研究工作者們任重道遠。

願大家攜手奮進,使中國創造學研究水平有一個大跨越。

萬鋼

2006年11月

萬鋼,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創造學會理事長,同濟大學校長,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被科技部聘任為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曾應邀於2004年12月27日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作“麵向2020年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的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