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毛發將化作萬千蝗兵,使此地三年不綠;
我的血液將化作幽冥之水,使此地三年不土;
我願永墜惡道,受千刀之苦,不絕此地之人,絕不罷休!”
隻見這個道士說完這話,天地間烏雲盤旋,陰風突起,一股大風隻刮得飛沙走石,樹木盡斷,黑霧遮天蔽日,路人口舌難開。
此時這個鎮子上的人才明白過來,自己犯下大錯,錯殺了好人,他們後悔不已,卻也為是已晚。
大風直直刮了一天一夜才停,等風停之後,村民出門查看,發現那個被燒死道士的屍體已經消失不見。而那個誣陷這個道士的鄭家,一家上下幾十口人,一夜間全部暴斃,死相極慘!
果然在這件事之後,當地再也沒有下過一滴雨,那些村民知道這是那個道士所下詛咒的結果。一年之後,他們專門在燒死那個道士的地方,為他修了間廟,派人日夜燒香祈禱,乞求原諒,卻沒有一絲效果,看來那個道士的怨氣是不讓當地人死絕不罷休。
為了生存,當地人不得不用牛車或水桶,從很遠的地方運水過來,煮飯,澆地。因為沒有雨水,全靠人工澆灌,當地收成少得可憐,許多人都被活活餓死了。
到了第三年過後,當地之人連死帶逃已經消失近半數,不過很多人因為無處可去,隻能在懺悔中,苟且偷生。
又是一年開春之時,有一個老道士路過此地,看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當時春雨綿綿,潤濕萬物,卻一滴也不落在這個鎮的土地上,哪怕是一路之隔,雨水也飄不進來。
他看當地人過得淒苦無比,心中疑惑,就詢問了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在知道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之後,他不由得覺得當地人是可氣、可憐、又可悲。
這個老道有著慈悲心腸,他想著當地人固然可惡,可當年那個被燒死的道士怨氣也是太大,你既然報複了害你之人也就罷了,何苦要害這一方百姓。
況且那個詛咒已經生效三年,死人無數,當地人也算是受到應有的懲罰,所以他決心設法拯救當地蒼生。
過了三年的幹旱災難,第四年當地迎來了風調雨順的日子,鎮上居民以為詛咒已經結束,個個歡喜雀路。
但那個老道卻根據道士的詛咒推算出接下三年當地應該是鬧蝗災。“蝗災”又稱“過蝗兵”,所過之處綠色全無,寸草不生,所以比起幹旱來更為凶險。
蝗災一般發生在夏秋季節,所以老道就在春季的時候召集當地村民商量抵禦蝗災之事,老道想出的抵禦蝗災的方法需要小米,他讓每個農戶準備半擔小米出來,以抵禦今年可能出現的蝗災。
但當地村民已經三年沒有好收成,再讓他們找出半擔小米,也是困難。而且這些人見今年風調雨順,對這老道的話,也就不怎麼上心。
老道看大家不為所動,氣得直搖頭,心裏想這些人好了傷疤忘了痛,犯下大錯,受此大罪也是活該。
但氣歸氣,他還是在附近山頭找了個道觀住下,等到村民吃了苦頭再來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