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雲成跌倒摔昏了頭,醒來時,已經過了整整一天了。他強撐起身子,艱難的往前走去。
走了不久,李雲成見到了前方的驛站。到了驛站門口,他的心裏湧出了一陣“懼意”,他有些猶豫了:該不該進去?他駐足了片刻,兩眼輕輕地朝裏望望,還是進去了。
驛站不大,裏麵的人也不多,倒是顯得冷清。李雲成沒有見到楊靖和風雲雷電,輕吐了一口氣,卻又有一絲失望。通過驛站小廝了解到,原來義兄他們昨晚到了驛站,沒有見到自己,都十分擔心的在附近找了一宿。
小廝告訴李雲成:“今早楊公子留下了一錠銀子,要我們在這周圍找尋李公子的下落。楊公子說:‘如果找到了李公子,還望告訴他,楊靖有急事在身,必須速回文宣閣。他可到九江如興會,自會有人接應他。’”
聞楊靖有此暖心,李雲成長舒了一口氣,想起義兄找了自己一個晚上,心裏倒是過意不去。他謝過了小廝,在這驛站中吃了些東西,換了一身幹淨衣服。所幸身上的傷無甚大礙,敷了些膏藥,已經好多了。
驛站的小廝對李雲成很是要好,既是送吃的,又是給膏藥,讓李雲成的心裏倍感不安。心細的他看得明白:楊靖在宋國的“勢力範圍”絕非僅限於江湖。
李雲成對這位“義兄”又生了“懼意”,能做到如此的“大勢力”,絕非是一般人,他的內心又豈能是常人能窺探得了的。
含著對楊靖的萬般揣摩,李雲成沒有直接去九江,而是選擇繞廬山而行……
李雲成登上了廬山,放眼望去,盤桓妖嬈的山巒,碧波蕩漾的蔥林,宛如秀女般輕柔盈盈,玉潔冰清。此景,他是十分的喜歡,讓他原本“忐忑”的心情變得舒暢了許多。
轉而,一道瀑布直瀉而下,玉珠飛濺,霧氣縈繞而生。雪色的水珠落在石壁上,激起層層炫紋。此景映有參天古木,溪水流淌,一股清涼之意撲麵而來。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雲成吟誦這首絕句,不禁讚歎道:“李太白此詩寫的大有氣魄,將這裏的瀑布給傳神了。能寫出這種意境的詩句,心胸該是如何豁達啊!”
如今的世道,人心難測,更有些泛泛君子,徒有之名,哪有像李太白這般的豁達、灑脫。李雲成的心裏嘀咕道:若論心胸豁達、真誠善意、表裏如一,唯有耶律平……
對於耶律平,李雲成的心底是擔心的:縱然他有一身高強的武功,可沒有心機的他,難免不會被人利用。李雲成的腦海裏忽然浮現了李興夏那冷峻的眼神,令他不由得心顫、發怵,他已經看不透李興夏的內心所向了……還有楊靖,雖然都是結義哥哥,但他外表“豁達”,內斂極深,讓人感受到了“恐懼”……他們都有可能對耶律平不利……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半山腰,李雲成有些乏了,見旁邊有座寺廟,有些許遊人在那裏駐足休息,遂走了過去。
寺廟名叫西林寺,靠山而立,麵向群峰,山間雲霧纏繞,腳下霧氣縈生。
望向群峰的李雲成感慨萬千,內裏五味雜陳,脫口朗聲吟道:“飛雲繞足下,半壁倚天峰。不識廬山麵,身在此山中。”
“好一句‘不識廬山麵,身在此山中’,”突然一陣朗朗的笑聲從背後傳來。
李雲成一驚,回頭望去,隻見有五人從西林寺中出來。當先一人步履清風、黃杉飄逸、中峨冠而多髯,約莫四十歲。他身後是四個眉清目秀的年輕俊生,皆是對襟長衫,從模樣上看,應該是宋國的“文人雅士”。
李雲成向他們施禮。那中年人躬身回禮,拜道:“在下蘇軾。”
蘇軾輕彈衣衫,說道:“剛才聽公子吟得一句‘不識廬山麵,身在此山中’,備有失意之感,可是為何?”
李雲成微微一笑,禮道:“在下李雲成。剛才隻是胡亂一說,不足提及。”
蘇軾擺擺手,笑道:“不然,李公子能以廬山喻世,豈能是胡亂一說呢。”
李雲成輕吐了一口氣,哂笑道:“隻歎這身在江湖中,卻是看不透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