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毅剛才在屋內聽到宋先生的聲音,再想到然然告訴過他,昨天已經派人去給宋府送了邀請函,所以,一聽見聲音就出門迎接宋先生去了。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宋文柳先生隻能算是蔣毅的啟蒙老師。當年,因為蔣去病將軍常年不在京城,自覺對蔣毅母子十分虧欠,就想著能找個龍朝最有學問的先生給自己兒子啟蒙。當時又恰逢宋文柳先生從太傅的位置上退下,於是,蔣去病就四處托人尋了關係,將蔣毅帶到了宋府讓宋文柳相看。
京城富貴人家,小孩,尤其是男孩啟蒙時間都很早,蔣毅亦是如此,當年蔣毅還隻有五歲。
宋文柳之所以同意相看蔣去病的兒子,也是因為宋文柳一直對龍朝戰神蔣去病有所耳聞。雖然他是京都文官,但蔣去病英姿颯爽、剛正不阿的名聲早就傳進了他的耳朵裏。宋文柳當時也是因為相信虎父無犬子,才答應下來。
事實上,果然不錯,蔣毅當時雖然還隻是個五歲的孩子,而且還十分叛逆、任性。但宋文柳還是從他眼神中看出了倔強和隱忍,還有對父親的崇拜,這深深觸動了宋文柳。不過,如果隻有這些,他也不會收下蔣毅。
當時,宋文柳有意出題試探了蔣毅。當時他拿出一個九連環,要求五歲的蔣毅用最快的時間解了九連環。如果是一般小孩,又是第一次見先生,肯定緊張的不知道如何辦。而當時的蔣毅思維敏捷,也十分果敢,抽出了蔣大將軍的佩劍,一劍斬斷了測試的九連環。
宋文柳永遠忘不了當時逆光少年,仰著脖子說“我這不就解了嗎?”正是因為看出了這個孩子的與眾不同,所以,宋文柳當場就答應收下了蔣毅。
與當時教育太子趙匡胤不同,宋文柳先生對蔣毅則是,引導為主,還是靠他自己主動學習。
蔣毅不像太子趙匡胤那樣功利心重,也許因為從小就是個敏感的孩子,所以,能承受、忍耐的東西多於常人。
再加上,他本身就十分聰明,讀書做學問也十分有慧根,不需要宋文柳監督就能自己學習。除了剛開始的時候,宋文柳要為他啟蒙,給他解析文章,磨煉他的心性。短短一年時間,蔣毅就已經能熟讀詩書,也不必再天天向宋府報道了。
六歲那年,蔣毅偶然間遇見了靈覺寺惠能大師,又拜了惠能大師習武,在山上呆了四年時間。
這一來二去,其實,蔣毅隻跟隨宋先生學了一兩年時間,雖然時間不長,但蔣毅卻對宋先生十分尊敬,除了他是自己的啟蒙恩師以外,更是自己學問上的傳道之人。蔣毅一直記得宋先生經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即便蔣毅在宋文柳身邊隻有一、兩年時間,但學的最多的是如何讀書、怎樣思考,而不是像一般學院裏,死記硬背,讀死書。
就是因為這樣,蔣毅不管後來有多大的成就,在他心目中,隻承認兩個師傅,一個是帶領他走近書籍海洋的宋文柳先生,一個就是教他做人習武的惠能大師。
這也就是為什麼蔣毅能忍受宋燕燕一再對自己“糾纏”的原因,因為知道宋先生在宋家的處境,所以,蔣毅為了不讓宋先生為難才對宋燕燕沒有撕破臉皮。
如果真的照蔣毅的個性,宋燕燕這樣“花癡”女子,他是唯恐避之不及的。
蔣毅的心思,宋文柳當然知道,當年,蔣毅已經向他表明過自己對孫女的態度,剛開始他也一直想不通,自己那麼優秀的孫女,怎麼學生看不上。宋文柳也如一般家長一樣,總是認為自己的小孩是最好的,是全天下最棒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