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習慣不同(2 / 2)

老孫淡定地說:“奶,你爸喝了。”

我的個天,那可是一箱奶,這一天的功夫就給喝上了?這速度,真當那是水啊。

“你爸說了,比喝水強一點,不過也沒什麼味。”說完老孫指了指門後,“看,盒子還在那裏呢。”

有些吃驚地倒吸了一口冷氣,我的個親爹啊,悠著點喝怕啥,又沒有人和你搶,至於嗎?一口氣喝一箱,這缺了可以明著說,下次多帶點就是,看這架式真是讓人說不出口啊。倒不是心疼那點東西,愛不愛好這一口都不是這種喝法,路子有點野,一時難以消化。

算了,幸好是帶了兩箱,不然這媳婦還沒的喝了呢。

等到吃飯的時候,夏琪在屋裏就覺得硌應的慌,隻不過是一牆之隔,老孫和老尤吃飯時那吧噠嘴的聲音聽的是一清二楚。說的好聽點這叫吃飯吃的香,說白了就是吃飯不懂規矩沒有教養。

吃飯的時候不要說話,要細嚼慢咽,這是夏琪小時候家長經常對她說的話。其實吃飯時是很有禮儀講究的,隻不過是看人走沒走心而已。

最常見的像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吧唧嘴”必須克服!),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再有就是忌嘴裏含著食物說話。

古人是講究“食不言寢不語”的。而現在一起吃飯成了溝通感情、人際關係交流的重要手段,吃飯時不說話是不可能的。但即便這樣,也還是有一些細節要講究。

飯桌上經常看到滿嘴飯菜就張口說話的人,好像還唯恐別人聽不清楚,說的還特別大聲,嘴裏食物很容易就噴灑到飯桌上,甚至別人的臉上。

這種行為不僅不衛生,不禮貌,還被視為沒教養。

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麵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裏,或放在緊靠自己的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筷。可以建議別人品嚐菜肴,但不要擅作主張,用自己的筷子為別人夾菜。

想了想這幾條好像老尤全都占了。像吃飯吧唧嘴這條,農村人可能不講究,覺得用力點嚼吃的香,但是做為一個外人,聽著這個動靜,感覺就像是進了豬圈,這嘴吧噠的跟地震似的,受不了啊。

還有就是給別人夾菜這一樣,說的好聽點是長輩對小輩的心意,看著自己那邊有好吃的才給夾過去,可說白了這吃的可是別人的口水,夏琪被老孫夾過一次,本來也沒覺得怎麼著,但看到老孫又用力的舔了舔筷子,一下子就沒了食欲。還是公筷用起來人性化一些,最起碼看起來不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