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創新是人生最大的財富(2)(1 / 2)

1994年,劉永言籌建了希望電子研究所。全國各地的一批科技精英紛紛加盟,與劉永言一起攻克了一個個科技難關。劉永言在兩年的時間裏,取得了近30項發明專利,已有20多項獲得國家專利局的批準。

1997年,劉永言創立了以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為發展方向的大陸希望集團。他苦心研製的“森蘭”變頻器已經成為國產變頻器第一品牌。

劉永言香港獲獎

關於創業:多次從零起步

“我現在還處在創業階段。”即使今天已經站在成就的巔峰,劉永言依然這樣說。

1995年,劉永言不聲不響地在自己家裏開始了又一次創業。“那時就找了幾個人,在家裏開始做實驗,完全是從零開始。”劉永言回憶說。

在這之前,劉永言已經帶出了全球最大的鵪鶉養殖企業,打造出中國第一品牌的飼料。但他沒有躺在成功的峰頂享受鮮花和掌聲。劉永言迅速轉身,沉寂三年,攻克變頻器技術難關。

縱覽他的人生曆程,劉永言有多次從零開始創業的經曆。每一次都是他敏銳地尋找創業先機,主動挑戰難關。

當他發現專利技術得不到應有的保護,自己研製的軟件被大量盜版時,劉永言迅速調整思路。劉氏兄弟千元起家,創業成功的故事至今仍激勵著許多年輕的後來者。

當全國性的鵪鶉熱興起,市場價格驟降時,劉永言審時度勢,宰殺百萬鵪鶉,進軍飼料業。

當希望集團成立後,劉永言提出四兄弟各展所長,他從發展成熟的飼料業跳出來,轉身主攻高科技。“以前想搞科研是環境不允許,資金匱乏,那番辛酸一言難盡。如今萬事俱備,我沒有理由放棄我的半生追求,科技興國才是我真正的事業和目的”。

然而這一次轉身又是嚴峻的挑戰。

經過大量細致的市場調查,劉永言和他的創業夥伴們認定變頻器行業的發展前景廣闊,決定盡全力進入這個領域。

變頻調速器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維生素”,集微電子、電力電子和控製技術於一體,通過將固定頻率的交流電源轉換成電壓可調、頻率可調的交流電,實現對交流電機的無級調速。在節約電能,改善生產工藝、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等方麵,具有突出的作用。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國際國內對變頻器的需求非常大,生產變頻器一時炙手可熱。國家六大部委曾專門下文推廣變頻器的使用。國內工業市場上變頻調速器的采購額在每年50億元左右,且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

市場的需求和豐厚的利潤吸引了眾多國內廠家投身於變頻器生產領域。但是1995年前後,這個行業的凶險不可預見。中國使用變頻器的工業企業還屈指可數,而日本和歐美企業幾乎壟斷了中國變頻器市場,不給國內廠家留下任何插足的空間。國內曾興起100多家變頻器生產廠商,絕大多數以失敗告終。

在充滿希望和重重陷阱的環境下,劉永言投身到變頻器生產領域。

“一定要自己掌握核心技術。”劉永言說。分析多家廠商失敗的原因可見,他們從國外引進的不是核心技術,一旦技術落後,根本無法和國外產品競爭。

劉永言告別喧囂,靜下心來帶著研發人員撲在變頻器實驗中。這一沉寂就是三年。變頻器實驗是一個燒錢的過程。一台普通變頻器就相當於一輛桑塔納的價格,變頻器實驗器材也同樣十分昂貴。每天大量的報廢原料一筐一筐往外扔,報廢器材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千萬。

昂貴的實驗花銷和技術攻關的強度讓劉永言壓力重重。“天生我材必有用”。劉永言在創業的艱難中始終自我勉勵,“我這麼努力的人,天道酬勤啊,老天不會看花眼的,一定會給我一些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