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下崗工程師的創業之路(1 / 2)

珠海元盛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可校友

胡可,1964年7月20日出生於重慶市。1979~1983年,就讀於電子科技大學(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獲學士學位;1983~1993年,在原電子工業部第716廠工作,任分廠技術副廠長;1993~2000年,在珠海東大集團工作,任東大柔軟電路廠副經理;2003~2005年,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學習,獲EMBA碩士學位;2000年至今,在珠海元盛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任董事長、總經理。

受改革開放大潮和珠海百萬科技重獎的影響,1993年胡可從西南地區的國營單位來到海濱之城珠海。在珠海東大集團柔軟電路廠,胡可作為全國第一批從事FPC(撓性印製電路)的科研人員,成功地參與了航天係統地球資源衛星用專用撓性電纜的研製;在1993~1998年中,東大柔軟電路廠作為國內唯一利用國產自主技術研製FPC的公司,在國內率先商品化生產FPC產品,年銷售額達到2000餘萬元,公司真正在FPC市場上站穩腳跟並找到一席之地,胡可和同事們為此付出了艱辛和汗水。經曆了東大柔軟電路廠的艱苦創業時期,從西南地區來到經濟特區的胡可完成了人生中的一次轉變,在海濱小城過著還算不錯的職業經理人的打工生活,雖然收入不太高,但在FPC產品技術研發上取得了國內領先的較大成績。

然而從1993~2000年這8年間,東大集團因種種原因,經曆了由盛到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集團又經曆了從國營到中外合資,由中外合資到國營的改製過程。對於胡可來說,這就意味著又回到了過去平靜而毫無激情的國有單位打工生活。雖然收入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但事業上根本沒有過去曾經擁有的成績感和工作熱情。盡管胡可所屬的核心團隊中的成員與當時公司總經理在企業經營理念和工作目的等方麵完全沒有共同語言。然而,核心團隊成員之間有很多時間經常相互交流和探討今後可能的人生道路。進入2000年,珠海市政府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製,珠海東大集團柔軟電路廠公司總經理充分利用國有企業改製的形勢,策劃將東大柔軟電路廠自己獨自買進。此時此刻胡可校友所在核心團隊成員都麵臨新的人生轉折點:

第一種選擇是繼續留在東大柔軟電路廠隨遇而安。東大柔軟電路廠總經理利用擔任上級公司市電子集團副總經理的便利和長期在政府機關工作的優勢最有可能買下珠海東大集團柔軟電路廠。他買下珠海東大集團柔軟電路廠後其經營思路顯然與大家完全不一致,若繼續留在改製後的珠海東大集團柔軟電路廠工作,對大部分人而言前途是渺茫的。

第二種選擇是共同聯合其他具有資金優勢的競標人參與珠海東大集團柔軟電路廠的改製競標。除大家不是市電子集團正式員工不能享受價格優惠的不利條件外,因發標到投標時間間隔隻有一個星期,造成團隊與外來資金方的利益平衡非常困難,加之因競標采用暗標方式進行,因此與具有強大背景的珠海東大集團柔軟電路廠總經理競標的勝算可能性不大。

第三種選擇是大家分開行動,各自聯合其他資金方共同組建新的公司。其實珠海東大集團柔軟電路廠管理層中此時已有人辭職聯合外部投資方投資新的公司。但個人或小團體與外部投資方共同投資新的公司,管理層團隊優勢和力量無法得到有效的發揮,核心團隊就麵臨完全分裂和解體,這是大家都不願看到的結果。

第四種選擇是大家共同作為一個團隊引進部分外部資金共同組建新的公司。這也是社會上常見的具有技術背景的團隊創業方式。

大家充分分析了FPC行業的機遇以及自己的優勢、劣勢和威脅。

FPC行業的發展機遇:隨著電子產品小型化、微型化、薄型化的潮流,特別是國內電子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FPC行業在國內將會有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是值得投資的行業。

優勢:大家都具有FPC行業6~7年的從業經曆,是國內最早研製FPC的團隊之一,大家聚集了很多寶貴的技術資源、客戶資源和相當的行業地位。當時國內FPC廠家僅不到10家,在FPC行業創業對大家是最適合的。實際上大家除了對FPC行業有深入了解外對其他行業是知之甚少的。

劣勢:雖然投資是可行的,但團隊發現創業的資源也存在不足。從創業資金上看雖然大家幾年來積累了一部分資金,但若需做到一定的生產規模,完全靠自己擁有的創業資金是不夠的。另外對外部世界不了解,對民營企業的管理仍非常陌生,對成立新公司所需應付的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例如工商、稅務、環保等完全不熟悉。因此,在資金和社會關係上必須考慮向外部尋找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