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國虹通訊數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CEO萬明堅校友
萬明堅,四川長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綿陽國虹通訊數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虹通訊)董事長兼CEO。1964年3月,萬明堅出生於四川省屏山縣,1981年9月~1991年4月,本科、碩士、博士均就讀於電子科技大學(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通信專業;198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5月參加工作。他是1998年國務院特殊專家津貼獲得者;第五屆中國青年科技創新十傑;第十三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2002年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03年廣東省勞動模範稱號獲得者;200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08年重慶市第三屆人大代表。
他,曾經帶領國產手機整體崛起,與洋品牌不相伯仲;
他,立誌為創建世界級的中國企業而奮鬥;
他,就是綿陽國虹通訊數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CEO萬明堅。
初出茅廬:展現出過人的研發才能
1991年,27歲的萬明堅,從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畢業後,分配到深圳桑達實業股份公司,擔任工程師一職。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並不提倡多讀書,認為讀書沒有用。而萬明堅又是少有的中國第一代通信博士。剛進入公司,大家對這個新來的博士報以不屑一顧的態度,認為他高分低能,是個書呆子。領導也不看好他。
那段時間,萬明堅不論是從工作上來說還是生活上來說都遇到了很大的不順。但是他非常清楚,當時的深圳已經是電子行業的集散地,而工科背景的萬明堅,研發和技術功底都非常紮實,他在這裏就好比如魚得水,相信一定會有很多機會來證實自己的實力。
桑達是做電子產品的,又以電傳機相關設備為主。剛進入公司,萬明堅主要是負責電傳機主板的設計。剛進入公司的他就一心撲在了研發上,每天實驗室、宿舍兩點一線的跑,周末就踩著單車到處去市場上看看,吸收一些市場的信息。那段研究和設計PCB板的工作經曆,培養了萬明堅研發的基本功。
那個時候電話機也正處在高速發展時期,萬明堅畢業那年,中國才剛剛有了第一台自製的中小程控交換機,還沒有小型程控交換機的出現。熟練掌握PCB板設計技巧後,萬明堅開始轉入小型程控交換機的研發設計中,並於1993年成功研製出一台小型程控交換機。
1994年8月,萬明堅正式加入TCL通訊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任副總工程師兼技術開發部部長,主要負責無繩電話。那時,國外像鬆下、飛利浦品牌的無繩電話技術已經非常發達了,萬明堅說,“TCL要想趕超,就必須破解國外的技術,從模仿開始,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萬明堅買來當時最流行的一些國外無繩電話機,一方麵把所有機器的部件拆了又裝,裝了又拆,反反複複好幾次。研究他們的結構、芯片,然後自己來布板。一方麵研究他們的軟件,不斷地進行軟件編程,試圖破譯他們的軟件。很快,在萬明堅的潛心鑽研下,TCL成功研製了中國首部子母電話機。
在萬明堅做技術人員和主管技術期間,他帶領的團隊率先推出多信道多子機無繩電話機以及自帶計算機功能,具有語音提示留言功能的智能電話機,同時攻克科技難題56個、發明新產品20多項,直接和間接創造經濟價值幾十億元,並多次獲得國家和省市科技創新獎。萬明堅也很快從副總工程師升到TCL集團數字信息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主任、TCL通訊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TCL通訊設備股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
關於手機“狂人”的外號:背後是獨到的眼界和遠見
1999年以前,中國的手機市場幾乎被國外廠家壟斷著。為促進國產手機產業的發展,信息產業部相繼出台了一係列優惠政策,並確定了TCL、東信、中興、康佳、海爾等9家國內企業為國產手機生產基地。那麼誰來掌管TCL的手機業務呢?當TCL集團正在考慮人選的時候,時任TCL通訊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廣東TCL數字信息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的萬明堅進入了視野,因為他曾多次提出上手機項目的計劃。並提出TCL進入移動電話領域存在以下機會:首先,手機的研發技術和製造技術並不具備壟斷性,並且他在TCL曾主持開發過TCL無繩電話等多款產品的總體設計及軟件編製工作,對電子行業的認識比較深入和透徹。其次,國外品牌尚未認識到中國手機市場在其全球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它們一般都在國外研發,生產出的產品實際上缺乏本土化的產品設計理念。再次,國內手機市場已經顯露出高速發展的跡象,中國的手機普及率約為3%,其市場潛力還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國產手機的市場空間相當大。並講述了他認為TCL進入移動通信領域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