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皓霖幻想著:當年皇宮旁一條黑龍,從海眼裏爬了出來,重見天日,造成了地震,然後發狂的大肆破壞,引得天雷劈下,把人和建築炸毀無數,而黑龍就在混亂中長嘯巨鳴,皇帝找來一眾術士,又將黑龍抓住後,送往雲疊山……想到這裏,一個房子那麼大的龍頭伸在人的麵前,別說是活的,就算是假的,你也害怕,於是不禁地打了個冷顫。
想到這裏,黃皓霖真的很想知道,這個傳說裏,那些術士是用什麼辦法把這條黑龍抓住的……
“算了,還是洗洗睡吧”,明天等著自己的,還不知道會是什麼。
27號清晨,黃皓霖換好了衣服,背一個包,手提一個包,便出來退房啟程。
當經過一家洋快餐店門口時,黃皓霖站住了。想了想,早飯就吃這個吧,說不定這就是在文明社會吃的最後一頓了,看著眼前的幾塊炸雞翅和漢堡,黃皓霖小口小口地品嚐這美味,就像在最後的時刻,人都想吃點好東西,享受一下,不枉此生……
登上一輛草綠色殘舊的出租車,黃皓霖搖開了後座的車窗,車裏頓時吹入猛風,司機打開了FM,一首《風一樣的男子》播放著……
看著窗外的沿途風景,一種久違的孤獨感,浮上了心頭,曾幾何時,唏噓的眼裏,是無盡的深層渴望……對愛的渴望,對知己的渴尋……
每個人的命運,都有著不一樣的個性,人們遇到挫折的時候,都認為世界沒有理解自己,都過於強調自己和自我的觀點,隻有少數悟通的人,能夠接受,接受挫折,並豁達欣然地承受。
一個人之所以沉默,也許並不是失去知覺,也並非不敢反抗命運,而是一種對世俗穿透的坦然,因為世界上實在有太多無法用語言去交流傳遞的感受與境界。
說,是一種付出,聽,是一種收獲。但除了說和聽之外,人的交流方式還有無需語言的思想共鳴與維深程度的感官,前者說聽比後者感知膚淺。
有些人的頭腦沒有維度,所以思考的出發點永遠隻看到自己所認識的,一個人在尋找真理的路上是聰明的,以為自己獲得便是愚蠢的,這說明了無知源於思維意識的局限性。
有些人的思維沒有深度,所以習慣性隻從表麵去判斷本質,他們稱深度思考為“複雜“,崇尚一種名為“簡單”的生活方式而拒絕思考,從而變成了行屍走肉與不知所謂。
有些人無論得到多少幸福、多少愛、得到多少別人付出的心血,他都總認為自己沒有被理解,總感到自己委屈,或者抱怨自己的命運,但他卻不會去改變,他們沒有經曆過真正的孤獨、艱辛的苦難、以及殘酷的生死,因為他們的人生沒有目標和信念,造就了所謂的迷茫,從而不懂“珍惜”的意義。
有些人隻信奉自己的信條,他的生活由無數根自我意識的麻繩編織而成,當無數麻繩織成一條巨纜後,對於世上別的一切,他都無法接受。在他眼裏,麻繩巨纜即世界真理,這樣的人往往沒有智慧可言,也不懂層次之分,因為他的信條隻服務他自己。
大家都明白,在一分鍾內看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與花一輩子看不清一件事的人,當然是兩種不同的命運。
《誌大業者,必擇所任。抱大器者,必擇所投。有雄略者乃可馭雄才,有奇識者然後知奇士》。
這也說明了深度、維度、以及感官層次的存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