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說湯,他隻在教案中提及了“以至味”等少許知識點,這時正唾沫四濺,想把自己的研究賣弄一番呢,不料視線卻停留在了那隻高高舉起的手上。
那正是秦小磊高舉的右手。
剛才連開水白菜半道答案也答不上的旁聽生,現在煩什麼煩?
他不以為然地問:“秦同學,你有什麼問題?”
秦小磊站起身,真是石破天驚:“你教材中的‘伊尹說湯’,是錯誤的。”
納泥?
全場的目光,箭一般全射到了秦小磊身上,這家夥真是不作不死,不鳴不休啊。剛才那個人所皆知的問題不回答,現在倒別出蹊徑,想出什麼風頭?
然而,昨天晚上跟秦小磊一起去小泥鰍酒館的那些人,卻全都豎起了耳。
李亦薇也是,側著臉,輕輕地將幾縷秀發,撩到耳朵後邊,凝神細聽著。
在場各位,沒有人比她更了解秦小磊了,這家夥所有吹的牛,心裏都有著底。
坐在第一排的蠶叢,側過身,也帶著驚訝望著秦小磊。
秦小磊此次起身,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指出高青山教案中的錯誤輕而易舉,關鍵是校方什麼態度。
校方的態度,將決定能不能趕走高青山,也將決定能不能延緩他和範海龍的陰謀。
此手,不得不舉,再不舉就沒時間了,因為根據教案來看,下午高青山就有可能將話題引向川菜和皇家菜的關係。
高青山冷哼數聲:“哼哼,我願洗耳恭聽!”
秦小磊大聲說:“伊尹說湯,它不是烹飪的典故,而是勸說君主推行仁政、任用賢才的典故。”
“胡說八道!”高青山怒喝道,“這是烹飪界廣為流傳的典故,你說不是就不是了?膚淺!你有什麼證據?”
秦小磊拿起了高青山編撰的厚厚教材:“一兩句說不清楚,我可以上台來講嗎?”
高青山沉吟了下,本想當場拒絕,然而底下響起了怪叫。
“上台,上台去說!”
“不向權威低頭,旁聽生好樣的!”
“秦老師,上台說說你的理由。”
幾位熟悉秦小磊的,則擔心地看著高青山。
“秦老師是古漢語出身,他不會講沒把握的話的。”
“伊尹說湯,確實不是烹飪典故,這個我在網上看到過,說是以訛傳訛,單單從字麵上理解,就把它當成說美味了。”
滿座皆是響應聲,高青山不得不低聲說了三個字:“上來吧。”
秦小磊大踏前上台,打開了主持人的話筒,先朝高青山抱歉地笑笑。
“高老師,不好意思,我是滬市東海大學的古漢語專業畢業生,對曆史典故有種本能的愛好。”
高青山冷臉看著他,沒吱聲。
秦小磊:“剛才我上台時,聽到有位同學在說以訛傳訛,同學你說對了,伊尹說湯,確實是後世烹飪界根據字麵意思誤傳了。”
“這典故是怎麼來的呢?它語見呂不韋的《呂氏春秋·本味篇》。呂不韋掌權後,曾組織門客編纂了《呂氏春秋》26卷,其中在《本味篇》中,記載了‘伊尹以至味說湯’這個典故。後世稱為伊尹說湯。”
“但是真的非常抱歉,你可以查查原著。它是這麼說的,湯王久仰伊尹,慕名予以接見。伊尹開口便以滋味說起。他說凡當政的人,要像廚師調味一樣,懂得如何調好甜、酸、苦、辣、鹹五味,首先必須懂得各人的口味,才能滿足各自的嗜好。”
“隨後,咱烹飪界始祖話鋒一轉,說湯王應該任用賢才、推行仁義之道,如此則可得天下,享用人間所有美味佳肴。”
“《呂氏春秋·本味篇》,確實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烹飪理論,提出了一份內容很廣的古代食單,記述了商湯時期天下美食。但很遺憾,它的‘伊尹說湯’,真不是說湯料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