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姨娘見林源來了,都要行禮,等了一會兒不見有人拿跪墊,正要跪地行禮。翠墨忙止住她們,道:“王爺最不耐煩這些,你們快別這樣。”兩位姨娘便隻福身為禮。及至抬頭見了林源,真是滿心疑惑,隻一年不見,林海怎麼像變了個人似的?想不出個所以然,隻道是林海修成正果了。一時間難免欣喜,留下來,是他們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
林源隻見一見她們,就讓翠墨領她們去住處。出了門,早有軟轎等在那裏。抬轎的都年輕小廝,一色青衣。翠墨道:“兩位姨娘一路勞頓,請上橋吧。”白姨娘笑道:“這一年,翠墨跟在王爺身邊,越發的好了。”翠墨道:“跟著王爺,自然長些見識。”周姨娘亦笑道:“是啊,我們剛一進這王府,就像那鄉下人進城似的,什麼都稀奇。我們一路進來,估算著,十個林府也沒這樣大。”翠墨與有榮焉,笑道:“那是自然,咱們王府可是皇上賞的,當然是又大又體麵。”
說著,兩位姨娘已由她們的丫頭扶上了轎。一時起轎,翠墨在旁跟著。越有一盞茶的功夫,轎子停下。兩位姨娘下轎,便見一所兩進的院子,翠墨道:“這是周姨娘的院子,隔壁是白姨娘的院子。”先到周姨娘的園子看了一遭,再到白姨娘的園子看了一遭,都是二進的院子,一應陳設家具都已齊全。每院配一位宮女,一位宮裏出來的嬤嬤,兩個一等丫頭,兩個二等丫頭,四個粗使丫頭,四個婆子,竟是側妃的待遇了。白姨娘心中激動,道:“阿彌陀佛,這輩子能住在這裏,我也是沒白活。”翠墨笑道:“姨娘的好日子長著呢!這府裏除了王爺、世子、郡主、縣主,就數兩位姨娘了。咱們王爺什麼性子,姨娘是知道的,世子和郡主那也是頂好的,縣主姨娘你們此刻還還不熟,比郡主也不差,處的久了,姨娘就知道了。這府中除了王爺住的寧遠堂和世子的住處是三進的院子,郡主和縣主的也和兩位姨娘是一樣。”
這樣的安排實在出人意料,周、白兩位姨娘對視一眼,掩飾不住的欣喜之色。周姨娘笑的真誠,道:“我們初來乍到,也沒什麼招待姑娘,忙了這半日,姑娘且坐著歇歇腳。等我們收拾收拾收拾,專謝姑娘。”白姨娘在旁附和,翠墨道:“姨娘客氣,我一個丫頭可受不起。兩位姨娘一路舟車勞頓的,快歇著吧!等晚上世子、郡主、縣主回來,還要為姨娘接風洗塵,有的鬧呢!”周姨娘道:“即如此,我們也不虛留你了,你也去歇著吧。”翠墨道:“兩位姨娘也別委屈自己,婆子丫頭有什麼不好,隻管和宋嬤嬤說,若是短了什麼、缺了什麼,就找李管事要去。”周、白兩位姨娘都滿口應承,翠墨便回去複命。
這兩位姨娘來時,每人隻有一個丫頭跟著,隻隨身帶了些細軟,統共三四個包袱的東西,也不用怎麼收拾。這一路過來,周白二人到底乏了,便各自歇著。
到午飯時,便有各自的宮女領著到樂膳堂。路上宮女講些用餐要注意的事項:“府內有三個飯堂,兩個下人們的,一個主子們。隻說主子們的:王爺吃飯不喜歡有人打擾,必要做到‘食不語’;王爺和各位主子在大堂吃,跟著的人及宮女、一二等丫頭、嬤嬤們在左右那四間房內吃;飯桌上吃什麼要自己動手,每位都有備用的筷子,是用來夾菜的。大致就這些,其他的姨娘可以自己觀察。切記,王爺不喜浪費,吃多少,夾多少。”說完這些,又發表了一些個人的看法:“咱們王府的規矩與外麵是不一樣的,咱們王爺神仙似的,這規矩想來就是仙規了,姨娘可不能錯了。”這與以前林源在林府時是一樣的,周、白二人表示知道了。
林源已經先到了,周、白二人見過了,被引著依次坐到林源左手邊。今天中午就他們三個主子吃飯,人已到齊,碗筷很快擺上,飯菜隨後上來。一樣時蔬涼菜、兩葷兩素四樣熱菜、一罐銀耳蓮子羹、一罐西湖牛肉羹、一碟四個饅頭、一盆粳米飯。周白二人對視一眼,沒想到林源做了王爺,還是這樣簡樸。
飯菜上來,林源先盛了牛肉羹,各樣菜都夾了一點放到麵前的碟子中,周白二人才動筷子。靜靜的吃完飯,飯菜所剩不多,饅頭和米均給下人,湯菜拿去喂府中所養的禽獸之類。主子們吃完,跟著的人也都吃完了,各自慢慢的走回去,吃過飯的換值班的人來吃飯。
回到住處,周白二人聚在一起,白姨娘拍著胸脯道:“哎呦呦,跟著王爺吃飯,大氣都不敢出,王爺的威勢比以前更重了。”周姨娘道:“今後可是要天天一處吃,可要快點適應。”白姨娘道:“你說王爺為何非要一處吃飯?”周姨娘道:“先時在林府時,王爺就說過:‘一家子要多聚聚,聯絡感情,都在一起吃飯才顯得和睦,這是其一。其二,都在一起吃飯,浪費也要少許多。’你難道就忘了嗎?”白姨娘道:“何曾忘了,隻是我總不敢和王爺坐在一處。”周姨娘道:“習慣就好了。”二人又說會話,差不多要午睡了,才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