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案發生在重廣市火車站廣場,我們趕到時凶案現場被警戒線隔離,隻看見地上用粉筆勾畫的受害者輪廓以及觸目驚心的血跡。
“五名死者死亡時間間隔不到一分鍾,死因是胸部貫穿傷,在傷口沒發現火藥附著和顆粒嵌入。”陸雨晴把屍檢報告遞給我們。
我大吃一驚:“槍傷!五名死者是被槍殺的?!”
陸雨晴點頭。
我驚詫的環顧四周:“案發時間是什麼時候?”
“下午3點。”蘇錦回答。
我更加吃驚望向景承,顯然這一次他都被震驚到:“重廣市是南北交通樞紐,火車站廣場每天人流量在5000-8000之間,凶手選擇在下午3點眾目睽睽之下行凶,這是泄憤的心理行為,目的是為了引起注意。”
“凶案過程是怎麼樣的?”我問。
蘇錦翻開筆錄對我們說,根據從現場目擊者口中得知的情況,案發的一分鍾內並沒有聽見異常聲響,第一個倒地的是周玉良,男,55歲,職業是外企高管,因工作緣故出差途經重廣市,他是後背中槍直接斃命。
在他倒地之後周圍的旅客還未察覺,第一槍的間隔時間最長,等旅客看見流淌出了的鮮血時,李曼和林元和相繼倒地。
李曼,女,25歲,職業是會計。
林元和,男,29歲,保險公司片區經理。
他們兩人是出來旅遊的情侶,距離第一個遇害的周玉良不到五米,而他們幾乎是同一時間中槍。
隨後人群開始混亂,驚慌失措向四周逃跑,第四個遇害者叫曹影,女,23歲,平麵設計師,子彈從她身體右側射入,倒地後她男朋友史長江想去攙扶她,頭部中彈身亡。
整個過程隻持續了不到一分鍾時間,但沒有目擊者聽見槍聲。
“為什麼懷疑槍擊案和昔拉有關?”我一臉嚴峻。
陸雨晴從報告中拿出一張照片:“這是鑒證科從李曼身上提取到的彈頭,經過分析還原發現彈頭上有銘刻的蝴蝶圖案。”
“鑒證科根據現場彈頭射入口、射創管及射出口的方向,確定了凶手行凶的射擊位置。”蘇錦說。
我讓蘇錦帶我們去狙擊點,凶手把射擊位選擇在火車站廣場斜對麵的一棟大樓頂部,在現場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狙擊步槍支架留下的摩擦痕跡。
“彈殼呢?”我問。
陸雨晴搖頭:“鑒證科沒有在現場發現彈殼,推斷是凶手行凶後帶走。”
“彈殼的型號能顯示子彈的口徑以及槍械的型號,底部的印痕可以識別子彈的產地,一個經驗豐富的狙擊手在射擊時是不會戴手套的,所以會在彈殼上留下指紋。”景承站在天台邊平靜說。“因此專業的狙擊手都會在完成射擊後帶走彈殼。”
“簡直是喪心病狂,在公共場合膽敢開槍射殺路人。”蘇錦義憤填膺說。
我眺望對麵的火車站廣場:“目擊者沒有聽見槍聲,說明凶手在狙擊步槍上裝了消音器,完成行凶後凶手有充裕的時間撤離,問題是,為什麼要選擇在火車站動手?”
景承讓警員遞給他望遠鏡,推到凶手狙擊的位置,做出持槍的動作後用望遠鏡望向凶案現場。
隨著他身體輕微的移動和臉上專注的神情,他就如同一名專業的狙擊手。
目標距離570米,風偏0.3,向東南方修正0.2度。
景承喃喃自語並且在調節自己呼吸,我看見他手指突然彎曲,並且身體同時在移動,我意識到他是在模仿凶手開槍,手指扣動五下扳機整個過程一氣嗬成。
景承慢慢放下望遠鏡:“一分鍾之內連開五槍,每一槍都毫無偏差百步穿楊,如此冷靜的射擊不像是泄憤殺人。”
“不是五槍,凶手一共射擊了六槍。”陸雨晴說。
“六槍?”景承轉頭很是吃驚。“五名受害者都是中槍身亡,第六槍打在什麼地方?”
“凶手在射殺周玉良後第二槍失準,擊中了死者李曼的行李箱,裏麵的衣物阻擋子彈速度,警方就是根據這顆遺留的彈頭找到了射擊地點以及上麵的蝴蝶刻痕。”陸雨晴回答。
“昔拉目前的獵殺目標是有情侶關係的人,五名死者中,李曼和林元和以及曹影和史長江都符合凶手獵殺的條件,你們就不奇怪凶手為什麼要多殺一個周玉良嗎?”景承冷靜問。
“凶案發生後我們調查過死者的身份和背景,五名受害者中兩對情侶是出來旅遊,周玉良是出差,受害者之間相互並不認識,他們隻是在同一時間出現在火車站。”蘇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