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概貌(3)(1 / 3)

又如《所羅門詩篇》,是法利賽派的18篇希伯來文詩篇。這些詩中的厲史事件表明寫作時間是在公元前1世紀。其中17篇表達對哈斯蒙(馬卡比王朝的家族名)的統治深惡痛絕。從讚尼斯(AlexnanderJrdnneus,公元前103—前76)時開始,他們以不合法的手段登上寶座,直到一個外國人來打倒了他們(指公元前63年羅馬大將龐培的侵入)。他們竟愚蠢地開門迎盜,讓異族人踐踏耶和華的祭壇。但不久,這個征服者在埃及被殺,並且死無葬身之地。有學者認為,這些詩篇從風格看是出於一人之手,表現了法利賽派的思想。

總的來看,《偽書》的情節不凡,風格也多有翩然起舞處,頗有唯美主義的思想。

(6)《死海古卷》

1947年春,一個15歲的貝都因牧童在死海西北岸昆蘭地區尋找一隻迷途的羔羊時,發現一個很深的山洞,便好奇地扔進石頭,聽見一種異樣的聲音,好像是打破了一個大甕。他以為裏麵一定有金銀寶貝,便和另一牧童冒險進洞探看。走進洞內八米處,見有幾個高圓的陶甕,七個空的,隻有一個完好。打開它的蓋子一看,沒有金銀,隻有11卷用麻布包紮的羊皮卷,長一米至七米,上麵寫著古希伯來文。牧童們到利伯恒將它們賣給了一個皮匠,這就是後來轟動學術界的死海古卷。

風聲傳出後,許多考古學者和商人們紛紛在昆蘭地區探尋發掘。已經發掘了11個古洞,找出了400份手抄經卷和數以萬汁的碎片。那些古卷中有《聖經》、《次經》和《偽經》的部分內容。《聖經》除《以斯帖記》外,其餘各卷都有抄本。這是世界上現存《聖經》最古老的抄本,也是希伯來人最後一批作品,年代約在公元前168年至公元233年之間。

《死海古卷》頭緒紛繁,從已經整理出來的看,其中有用希伯來文寫的,有用亞當文寫的,也有用希臘文寫的。按內容說,第一類是希伯來文《聖經》的抄本,除《以斯帖記》一書外,其他各卷都有抄本,有完整的(如《以賽亞書》、《撒母耳記》),有殘缺的(占了多數),還有碎片數以萬汁。《次經》中的《托比傳》、《便西拉的智慧》和《所羅門的智慧》,《偽經》中的《巴錄書》和《以諾書》等也有抄本。

《創世記外傳》則是另一種注釋,也就是拉比們考據、演義式的注法,被稱為米德拉評注(midrash),猶如《左傳》之於《春秋》。例如《創世記》12章說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很美,埃及法老和大官們看見了都非常羨慕,《創世記外傳》寫到這裏時便淋漓盡致地描繪了撒萊的美貌。抱禁欲主義態度的昆蘭社團文士競詳盡地描繪女人的美貌,令人驚異。

此外還有禮團的《法規》、《大馬士革法規》、《感恩詩篇》、《光明與黑暗的戰書》等重要的社團文獻,後二者更是社團重要的文學遺產。這些作品都有時代的特色,如詩集的第三欄描寫“末日”的情景:

比列火河奔流,漫過高堤,燒幹泉源,

燒盡兩岸樹木,不分青林與枯木。

炎熱吞沒飲水的人們和大地的根基,

群山的基礎成灰,花崗岩燒成油河,

一直沿燒到深淵,都成熊熊烈焰。

從這些經文評注和詩文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思潮。如他們在希臘化的塞琉古王朝和羅馬帝國的蹂躪下,便覺得壓迫愈來愈深,大有山窮水盡、末日來臨之勢。在這沒有出路的緊迫關頭,他們盼望末日大審判的恐怖日子早日來臨,因為隻有在陣痛之後,才能產生新的天地——那時,他們民族盼望已久的彌賽亞將會降臨。

《死海古卷》具有大同思想,如在《以賽亞書》49章12、13節描寫了散居在各國的猶太人返回家園後的歡樂:

看哪,這些從遠方來,這些從北方來,

這些從西方來,這些從秦國來!

諸天哪,應當歡呼,大地哪,應該快樂!

眾山哪,應當發聲歌唱!

有學者認為,這裏的秦國似乎指中國,也似乎指希臘,因為秦國當時在周朝西陲,但我們中國當時稱希臘為大秦。有學者感到奇怪,作者描寫的以賽亞生於公元前6世紀,相當於我國的春秋時代,那時怎麼會有猶太人在中國呢?這證明抄本不對,譯成秦國是錯了。其實,這種看法可以存疑。若認真起來,不妨將《舊約》與先秦書籍作一比較,就會發現彼此都有十分驚人的相似的地方。但這是文學比較的範疇,這裏暫且不談。

我們從上麵分別扼要地講到四庫書的基本狀況,現在似有必要強調一下,那就是我們對希伯來文學四庫書都應一視同仁。就年代之古遠和內容之重要而言,它像一座巍然屹立的高山,為人們提供了敬畏、靈感和挑戰的不盡源泉。

2.別致的選擇,深層的結構

《聖經》文學形式的高妙之處在於大範圍的結構,這種結構主要體現了作者對表達主題方式的最初選擇,而不是刻意地去表現寫作的技巧。

(1)《舊約》的故事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