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詠歎調(1)(1 / 3)

鳳凰台上憶吹簫

是上帝耶和華毀滅了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伊甸園,還是希伯來人的始祖亞當自毀了伊甸園呢?

據曆史學家考證,伊甸園位於地中海盆地東部的某處,這也許是這個盆地集中了最優越的自然條件,是史前人類不折不扣的地上樂園。但伊甸園的毀滅,是因為有一天,真正發生了滄海桑田式的巨變。天降大雨,臨近海的海水灌進盆地,文明的萌芽被扼殺在孕育它的自然界的溫床上。極少一部分人僥幸逃脫,由於各種偶然原因飄到盆地周圍的大陸上。他們麵對新的生活以及自然條件遠不如前的新的世界。在新的世界裏,他們保存著關於伊甸園的美好回憶和洪水滅世的可怕的夢魘,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真實的事情漸漸變成聖經中的神話故事了。

然而,關於上帝、亞當、夏娃的神話故事,看似虛妄和荒誕,但絕不是想入非非的結果。作者那浪漫、擬人化的表現手法,不僅深深地感染著後人,也感染著藝術家們,並激起他們幾許的靈感和無眠的尋思。

其後發生的故事是以喜劇始,而以悲劇終。因此,這篇伊甸園的故事猶如歌劇中的詠歎調,這是作者賦予《聖經》的詠歎調,同時也是希伯來人最為淒美的絕唱。我們隻要反複沉吟,反複推敲,它恰似一位王孫公子,坐在風凰台上憶吹簫,回味著,追尋著,可惜,斯人已逝,竟是“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的無奈情景。

1.伊甸園:兒時的搖籃曲那競是地上的天堂福境:

原來這就是上帝祝福的樂園,係上帝的伊甸東區親置定。

那伊句之地,起自浩蘭,向東逶迤,迤於希臘王建築的禦塔,在那偉大的西流基,或迄於提拉撒,古昔伊甸的子孫居住地。

那其間土質腴肥,他特命百樹叢生,樹樹都饒色,香,味;而百樹之中,則有生命樹挺然卓異,上生著芬芳仙果,黃金質地。

彌爾頓以優美的筆調描述了伊甸園的無限風光景致。是的,伊甸園無疑是《聖經》中的神話與傳說完美結合的產物。這篇作品達到了這樣一個水準:對人和神的任何讚譽都不過分。它使人類探索自己內心世界的興趣不衰,它的魅力並不僅是語言的淳樸、明快、想像力的無比豐富,也不是因為伊甸園的歡歌悅耳和悲劇的苦楚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是取決於人性在這裏得到了完全的表達,以及耶和華愛憎分明、同情善良、鄙視邪惡與墮落及對墮落者的憐憫。作者在這裏描述了人性的光輝。

本來,伊甸園既是耶和華安置亞當修理看守的果園,也應當是亞當的兒子亞伯和該隱的兒時的樂園。然而,亞當作為人,卻辜負了神的諭旨與寄托。

伊甸園,是屬於猶太人的,也是屬於世界的。它的具體地點已很難確知,有人推斷,大約在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並流的三角洲上。這裏土地肥沃,園子裏長著各種各樣的可以供人食用的果子,隻是其中有兩棵樹上的果子不能吃,一棵是生命樹的果子,一棵是能分別善惡的樹的果子。

在伊甸園裏,作為看門人的亞當,地位顯然不高,他被安置到這麼閑適的地方工作,當然是上帝的寵兒。

我們可以想像,在這個別墅裏,年輕的亞當曾帶著他的妻子,在這如畫的風景中漫步或嬉戲的情景。他們在許多的舞榭歌台上行走,到處鶯歌燕舞,美不勝收。

我知道一處茴香盛開的水灘,

長滿著櫻草和盈盈的紫羅蘭,

馥鬱的金銀花,薌澤的野薔薇,

漫天張起一幅芬芳的錦帷詩句。

可惜,好景不長,一如我國宋代詞人柳永所吟: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競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雨霖鈴》)

雖然好景一如我國紅樓夢的大觀園般稍縱即逝,但大觀園到底不同於伊甸園。伊甸園,拿莎士比亞的話說是可以比作一個完全可以重建樂園與家園:

這一個新的伊甸——地上的天堂,這一個造化女神為了防毒害和戰禍的侵入而為她自己造下的堡壘,這一個英雄豪傑的誕生之地,這一個小小的世界,這一個鑲嵌在銀色的海水之中的寶石,這一個幸福的國土,這一個英格蘭,這一個保姆,這一個繁育著明君賢主的母體(人們的誕生為世所側目,他們仗義衛道的功業遠震環宇)。

其實,被毀的了不是伊甸園,而是亞當夫婦。可是亞當夫婦又是如何失去如詩如畫的家園的呢?

2.有了孤獨與寂寞的感覺

亞當當初是孤獨的。

耶和華隻造了他這麼一個男人。如前所說,上帝派他去執行“修理看守”伊甸園的任務。但亞當身兼兩職的身份似乎被分派得不倫不類,既是伊甸園的主管,又是伊甸園的門衛,表現了太初的人類遠缺乏人事管理知識。因此,隻要有一條蛇出現,伊甸園就不安寧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亞當是個小皇帝。因為他是耶和華的獨生子。獨生子是什麼概念?照現今的說法是個“小皇帝”的概念,你們看看當今的小皇帝們,大多令做父母的感到頭疼。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獨生子女那種我行我素,動輒不滿甚至反感的情緒愈來愈明顯。有的根本耐不住寂寞,書也不想讀,課也不想上,而衣食住行則要樣樣都比別人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