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以上的兩則故事,說明了人的來源,家庭的來源,苦難的來源。故事中的蛇被擬人化了,會說人的話,甚至能理解女人的心理,巧妙地欺騙她,使她犯了天條。故事中的耶和華上帝也被擬人化了,他創造天地時,像一個好奇的兒童一樣,缺一樣,造一樣,他造了人,卻不讓他們智力過分發達,更不願他們永遠活著。好像是我們的道家人物老子主張“絕聖棄智”,但又好似秦始皇隻求自己的長生不老,但上帝耶和華比他們高明,他掌握生死予奪的權柄,及至人的生命結束,而他卻永生於世。
然而,耶和華似無孟子那顆惻隱之心。他好複仇的火焰一直燃燒到他所造的子孫後代。他嫉惡如仇,他希望人性的完美,不像我們常說的托詞“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他求全責備,甚至於除惡務盡,他說:“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麵前;因為地上布滿了他們的強暴,我要把他們和地一樣毀滅。”
他惟獨不毀滅挪亞,因為挪亞在他心目中是個完人。
6.給後人帶來幾許靈感的慨歎
如前所見,意大利畫家丁托雷托在其《原罪》的畫麵中,生動地描繪了亞當和夏娃的墮落,以及蛇與撒旦的形象。同樣,作家們對此也各有不同的感概。
(1)拜倫的看法
在《唐璜》中,拜倫對亞當的墮落顯得很激動:
嗬,你一切糾紛的可怕的禍根!
嗬,生死之門——你真是難以解說!
生命始自你,終於你;我該好好想一想人的心靈都怎樣潤澤在愛之甘泉中!我不知道亞當是怎樣墮落的,因為知識之果已被摘去;但人以後如何沉淪和興起,顯然都是因你而定。
又同書第10章1節:
據說牛頓看見一隻蘋果墜落,就靈機一動,找到了一個論據——(據說如此,我可不能活著擔保任何聖人的信條或金科玉律)證明地球是本著自然的旋轉而旋轉的,叫作什麼“萬有引力”;
這倒是亞當以來第一個人
把“墜落”或“蘋果”作了一番理論。
(2)喬伊斯的看法
喬伊斯的《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中的神父在布道:
我們都聽說過,撒旦是一個充滿光明的強有力的天使晨曦的兒子;誕生他墮落了;他墮落了,同時天空中三分之一的神靈也跟著他一起墮落了:他和他叛亂的隨從都被拋進地獄裏去。他究竟犯了什麼罪,我們也沒法說清楚。
……
那魔鬼,他雖然曾經是晨曦的兒子,曾經是一位光芒四射的天使,現在卻變成了所有生物中最狡猾的一種生物——蛇的外貌的惡魔。他妒嫉他們。他這個失敗得偉大的神,決不容忍別人這種用泥土做成的生物占據他由於自己犯罪而不得永遠放棄的遺產。他向那女人,他們兩中較弱的一個走去,把他的動人的甜蜜的言詞的毒汁注進她的耳中,並向他許願說——啊,這對上帝何等的褻瀆啊!——如果她和亞當吃了那禁果,他們就可以變成神,不,變成上帝。夏娃終於在這個頭號騙子的詭計麵前屈服了,她吃了那蘋果,而且還給了亞當一個,亞當竟然沒有足夠的精神上的勇氣來拒絕她。撒旦的毒箭一般的舌頭發生了作用。他們從此墮落了。
(3)喬叟的看法
喬叟的《贖罪僧的故事》中,贖罪僧認為酒醉癲狂是荒淫無度的勾當,他接著說:
啊,可詛咒的飲食過度,它是我們人類墮落的起源,直等到耶穌以他的血為我們贖了罪!請看,這個罪惡的代價有多大,全人類都為了飲食過度而從此不能自拔了!
(4)霍桑的看法
霍桑的《紅字》第2章《市場》中,當海絲特佩戴表罪惡的紅字出現在大庭廣眾麵前時,作者是這樣描繪她的:
在這群清教徒中倘若有一個羅馬教徒的話,他會立刻從這個美麗的婦人、豔麗的服飾、優雅端莊的神態以及懷裏的嬰兒聯想聖母——一個吸引無數畫家競相描繪的形象。隻有經過對照,才更容易想像出神聖的母性,正是她手中的嬰兒才使世界免遭災難。然而,正是此時此地,人性中最神聖的地方卻深深埋藏著罪惡,為著這婦人的美麗,世界變得愈加黑暗,為著這新生的嬰兒,世界愈加墮落。在人還不至於墮落到以微笑代替戰栗之前,目睹了罪惡與恥辱時,不由自主地會在這種場合產生一種畏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