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方舟(2)(1 / 3)

挪亞方舟帶來的慨歎不一而足。在中國文壇,恐怕獨他說到了問題的點子上——這個人,便是魯迅。他在《摩羅詩力說》裏指出,“挪亞獨善其事”,是“得密詔而自保於方舟耳”。這話,頗又有兼及康有為得光緒帝衣帶詔而順利流亡的意思。

3.不要忘記一個重要的尾聲

挪亞方舟的玄奧,令人永遠回味無窮。這是聖經文學作者超群卓絕的又一例證。

然而,我們似乎忘記了一個重要的尾聲,即被耶和華譽為完人的挪亞上岸後,他馬上找了一些石頭,搭起一個祭壇,殺死了一些走獸和鳥類開始獻祭。看啊!天上出現了一道巨大的彩虹,照亮了天際。這是耶和華給他忠實仆人的一個信號,允諾他們將來的幸福。

此後,挪亞和他的兒子閃、含和雅弗以及他們的妻子重操農夫和牧人的舊業。他子孫滿堂,家畜成群,過著平靜的日子。

不過,很難說這場剛剛經曆的災難是否讓他們吸取了教訓。因為挪亞有一個葡萄園,自己釀很好的葡萄酒。而一旦飲酒過量,酩酊大醉,他跟一般的酒鬼也沒什麼兩樣。

他的兩個兒子為老父感到難堪,但對此並沒什麼過分的表示。但三兒子含卻以為是個大笑話,還大聲嘲笑,態度相當惡劣。

挪亞睡醒後對此十分生氣,就把含趕出了家門。猶太人相信含去了非洲,並成了黑人的始祖。由於這個緣故,猶太人對黑人十分鄙視,而這很是有欠公道。

在那以後,我們就很少聽到挪亞的事了。他的一個後代叫寧錄,是有名的獵戶。《聖經》上對閃和雅弗的下落沒有交代。

也許耶和華對挪亞大失所望,也許是作者不願再談由義人變為醉鬼的挪亞。

4.亞伯拉罕的感悟

閃和雅弗的後代做了一些讓耶和華十分不快的事情。他們好像一度移居於幼發拉底河穀地,並在後來建了巴比倫城。他們喜歡在土地肥沃的地區生活,並且決定建造一座極高的塔,作為本族各部集結的地點。他們燒製磚塊,並為巨大的建築結構打好了地基。

但等到建造神廟和塔的時候,各個部落的神祗卻為地位高低發生爭執,並由神的爭執引發人的爭吵。齊心合力的局麵隻維持了極短暫的時間,又不歡而散了。那塔原是為了紀念統一與和睦而建的,但隻建了一半,人們便吵散了,塔也停工了。原來,耶和華並不想讓他們老是定居在一個地方。人應該到世界各地去居住,而不是僅僅蝸居在一個小小的河穀。

當人們正在巴比倫塔上忙得不亦樂乎的時候,耶和華突然讓他們說起了不同的語言。他們忘記了原來共同使用的語言,一時間,腳手架上到處都有人說著別人不知所雲的話。

想想看,要是工人、工頭和建築師突然開始你說漢語,我講荷蘭話,他用俄語或波利尼西亞語,這房子肯定就沒法蓋了。於是人們就放棄了聚居於一座塔下、建立統一國家的想法,用不了多久就散居到各地,連地麵上最偏遠的角落也都有人居住了。這座半途而廢的高塔有人將它視為不祥之物,認為它是“變亂”的根源,所以稱它為“巴別塔”。

在這裏,耶和華不讓人與人溝通,不讓人造城塔。他讓人們互相猜忌,互相反對;最好言語不通,南轅北轍,什麼事都幹不成。不過,我們要注意到上帝反對的原因是人們想建造的是一座“塔頂通天”的塔。而天,則是上帝的天堂,這豈不是捅天堂的漏子?

在示拿發生分裂以後,挪亞後裔中的一支,也就是希伯來人中的一支,便遷出那共同建造的城市,走到幼發拉底河的下遊,發現一處富饒的地方,便在那裏定居下來。那裏就是迦勒底的吾珥。後來亞伯拉罕就生在那裏。

亞伯拉罕是一位先驅。

《創世記》第12章到第36章,寫希伯來人的族長製社會。其中的主要人物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是他們民族的開拓者和民族曆史的創始者,他們代表上古父權製氏族社會。故事引人入勝,充滿戲劇性的情節,並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這些人的故事是傳說,也是曆史。他們的名字和事件,可能是欠真的,是由想像產生的,是人民所創造的。例如他們的始祖名叫“亞伯蘭”,就是“高祖”之意,後來改稱“亞伯拉罕”,就是“萬民之父”的意思。這好比我國傳說中的“神農氏”、“有巢氏”和“燧人氏”,顯然是後人因他們的功績和地位而給予想像的名字。他們的事跡,大體是可能產生的曆史事件,但細節則多想像成分。如當人力不及處,神力就顯現出來了。希伯來人相信一個神——耶和華,所以,在希伯來的傳說故事中,不斷出現耶和華的奇跡。對於希伯來人講,最受耶和華寵愛有加的就是他們的“高祖”亞伯拉罕。最值得希伯來人崇敬的也是亞伯拉罕。亞伯拉罕雖然死了已經有數千年之久,但他的生平故事卻令我們想起美國早期的那些英雄兒女,他們在19世紀前半葉征服了北美西部的群山和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