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迅速飛回你所渴望的蒼穹,
速度之快,還超過雲中射出的閃電。”
若是那含笑說出的簡短話語
解除了我的第一個疑竇,
我又糾纏在另一個疑竇之中;
我說道:“我已得到滿意的答複。
也已解除極大的驚異,但我還不懂
我如何超越這些輕輕的天體而上升。”
……
7.“死海古卷”的啟示
“死海古卷”中有數以萬計的斷簡殘篇,其中不乏啟示文學,充滿著末世思想。最值得注意的是一篇關於“光明之子與黑暗之子戰爭”的描劃。這是光與暗、善與惡、上帝與撒旦的四十年大決戰。文章以“戰爭法規”為題,以預言的方式描寫最後勝利,將詩歌和散文融於一體。
文章的寫作年代大約是在公元前後的幾十年中,正值和羅馬帝國交鋒的年代,很可能是猶太人起義時期的作品,因為其中描述的軍隊編製、戰略戰術、武器形狀、士兵的武裝等都是羅馬軍團的,甚至大祭司的訓詞也和羅馬將軍在陣前鼓舞士氣的訓浩相仿。而步兵用方盾、騎兵用圓盾以及騎兵用護脛等等,也都是裘力斯·凱撒軍中的習尚。又如稱敵軍基提人為“全世界的主人”,正影射當時羅馬帝國囂張的氣焰。
文章共十九欄,分寫在五張羊皮卷軸上。第一欄是序言,二至十四欄是一般的法規,十五至十九欄是決戰決勝的預言式的描述和法規的補充。這些描述是從《但以理書》11章40節到12章3節得到啟發而作的,但其中又多有反其意而作的描寫:
這是上帝子民得救的時候。在這危急存亡之秋,凡與上帝同命運的人即將執掌權柄,而與彼列同命運的人就要死亡。雅弗的後裔將有大亂;亞述必要傾覆,沒有人前來幫助;基提人的統治也要完蛋。邪惡必因此變為卑微,被消滅得無影無蹤;黑暗之子也將灰飛煙滅。
將有閃電從地的這一端到地的那一端,它的光輝逐漸加強,直到黑暗完全消失。然後在上帝的時代裏,上帝的高潔光芒將永遠放射,並將平安、福祉、喜樂與長壽賜給光明之子。
基提陷落之日,在以色列上帝的麵前將有大搏鬥、大屠殺,因為這是他從亙古就早已指定的最後打擊黑暗之子的日期。那時天上的會眾和人世間的信徒要並肩作戰,參與大殺戮。光明之子與黑暗之子打仗的時候,在諸神與世人的戰爭叫囂聲中,在那真正的浩劫麵前,光明之子表現出了屬神的大能。那時正是上帝所拯救的子民遭難的時候。但這此災難和過去的不同,這次很快就以永存的拯救來到而告終。
當他們攻打基提人的時候,在戰爭大搏鬥、大屠殺中,光明之子將有幸能三次打敗邪惡的勢力;但彼列的隊伍三次反攻,妄圖扭轉潮流。步兵隊伍因此而灰心失望;但在第七次攻擊中,上帝大能的手將最後征服彼列的全軍,因為他召集全境的天使以及他同宗的世人和一切聖者,一同出現給予幫助。
協同步兵一同出征的騎兵的馬都必須是飛快的種馬、駿馬,飲食有節製,發育完全,素有戰爭的訓練,對各種聲音聽覺靈敏,能應付各種看到的情景。騎士都應是勇敢的戰士,善於駕馭馬匹,年齡可以從四十歲到五十歲。他們都裝有護胸、盔甲和護脛,手裏拿著圓盾和八肘長的槍、弓、箭和短矛。他們應時刻準備執行任務……流那些因作惡而該死者的血。
軍號不停地吹響,一直吹到投槍的士兵投擲七次,祭司才改吹撤退號,他們就回到第一陣側翼的指定位置上。祭司再吹集合號,三隊步兵從陣門出來,列隊於兩個陣地之間,左右兩側都有騎兵;祭司們吹持續衝擊號,排成戰陣,各就各位。當他們排成三個縱隊後,祭司們吹第二次號,聲調低沉而持續,號召部隊向敵陣挺進。他們緊握武器,祭司們就吹起剩下的六個軍號,尖利強勁,指揮戰鬥;利未人和一切吹羊角的人一齊吹出洪亮的角聲,瓦解敵人的軍心,同時標槍齊發,殺傷敵軍。繼著羊角聲加速,祭司則吹出一種尖銳、強勁、持續的號音,指揮雙翼戰鬥,直到他們向敵陣投槍七次,然後用柔和、沉著、持續的聲調吹出退卻號。他們就回到陣地原來安排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