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後的十年光陰裏,這位自封不死神魔的青年肆虐於世間,生靈塗炭,荼毒眾生,給江湖武林帶來了無盡的血腥與****。無數江湖豪俠和正義之士奮不顧身,為斬殺這樣一個蓋世魔神前仆後繼,卻都慘死在了不死邪魔無情的屠刀之下,一時間,江湖武林中人談之色變,甚至許多大人用來不死邪魔的名字來嚇唬在夜間哭鬧的孩童,孩童聞其名無不嚇得止住哭聲。不死邪魔如同一個來自地獄的惡鬼修羅,無情無義,葬生在他手下之人大都連個全屍都未能留下,不管是婦孺或者老弱,生死皆存於他一念之間。而他更有一個幾乎滅絕人性的嗜好,喜歡將來誅殺他的義士豪俠擊斃後於第二日掛在城門上,或者分其屍寄回他們各自的宗門。
終於,不死邪魔的滔天罪孽和殘忍行徑引來了那些原本隱於各大宗門之內不再過問世俗糾紛的隱士高人們出手,在這些來自各大宗門的隱士高人們聯手下,他們終於逮到機會將不死邪魔團團包圍,雙方進行了一場生死大戰。
那是場天昏地暗且極其慘烈的一戰,沒有人知道結果如何,隻知道不死之魔自那以後之後就消失在了世間,再也沒有出現,而那些前去圍剿不死邪魔的隱世高手也都一區不複返。雖然江湖武林付出了極其慘重代價,但是終於將這麼一個惡魔除去,舉世同慶,天下結歡。而天魔宮,就是這名不死邪魔在這十年間建立起來的一個門派。
北朝一百二十三年,原本為北朝附屬國的東海小國東瀛國力強盛,達到了一個鼎盛的地步,開始不滿足於屈居於北朝之下,更是垂涎與華夏國土的地大物博,因此東瀛當代的統治者德川幕府的天皇決定發兵渡海,西征華夏,以壯東瀛聲威。
東瀛人入侵的消息很快由北朝邊關北天關傳入了北朝朝廷之中,一時間邊關告急。此刻北國朝堂之上,皇帝收到了來自北朝邊關北天關守將於千裏之外發來的告急奏章,於是召集了北朝的文武大臣們開始商討對策。
“邊關告急,東瀛倭寇擁兵四十萬大舉西征,如今已兵臨北天關。這十年來,東瀛倭寇數次與我北朝邊疆發生或大或小的衝突,多般滋生事端,而今終於是暴露出了其狼子野心,率大軍來犯,妄圖染指我北朝疆域,不知諸位愛卿可有何見解?”朝堂之上,側臥在龍椅裏身著金色龍袍的北朝皇帝司伯庸深色淡然的向朝堂之下的諸位文武百官詢問道。他是一名剛剛即位的皇帝,即位不過才一載有餘,因此這次的戰事對他而言顯得格外重要,甚至影響他在位時間對外朝的立威。
朝堂下,文武百官分別列為兩隊而立,左為文,右為武。
“啟稟陛下,倭寇不過來自彈丸之地的東瀛島國,如何能與我北朝鐵騎攖鋒?以臣之見,倭寇之舉無異於蜉蝣撼樹,不自量力。”當朝丞相王天成自左列隊伍裏跨出,上前一步躬身答道。
“話雖如此,但畢竟倭寇領兵四十萬之眾,北天關雖然地勢險峻易守難攻,但守軍不過五萬,而且北天關乃我北朝門戶,邊關重防之地,倘若有失,則倭寇則可一舉南下,暢行無阻,所以還是應該慎重應之。”朝堂之下的另外一位文臣也站了出來說道。
“那依兩位愛卿有何高見?”司伯庸挑眉問道。
“依微臣之見,陛下可派遣天威元帥玄木領兵前往北天關。玄少帥乃我北朝當世國之棟梁,為我朝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昔年在對南朝的戰役中,因為玄少帥令我朝疆域版圖擴大不止零星半點,所以此行由他去擔這重任,想必再合適不過。”丞相王天成提議道,說完他的目光看向了右側武將隊伍裏隊伍前端最前方的那名青年男子。
說是男子,但這名青年看上去樣貌有些過於俊美而顯得妖異,以至於讓人第一眼看去竟難以分辨男女,青年的臉色白皙無暇,眼如星眉如劍,烏黑細長的睫毛輕遮眼瞼。他看上去更如同一名上京趕考的文弱書生,絲毫沒有一名武將的粗曠。乍一看下去不知情者覺得他更仿若一名多愁善感的文士,而不會想到他是一名馳騁沙場之上的武將,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年輕輕輕,不過才十九歲,就已經戰功累累,靠著一身其他武將都望塵莫及的戰功穩穩地坐在了一品護國元帥的位置上,在北朝戰將之中是無人不心服口服當之無愧的第一戰將。但凡朝中文武都深知他的底細,這個看上去人畜無害俊美得雌雄難辨般清秀的少年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爭兵器,凡劍鋒所指無堅不摧,無往不利,可以說隻要他出征,便沒有打不過的仗,如果當年不是他力挽狂瀾,力拒楊潘與國門之外,恐怕如今這一幹文武大臣也不會站在這個朝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