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康德

平複一切痛苦最容易、最徹底的辦法是,人們也許可以使一個有理性的人想到這樣一個念頭:一般說來,如果生命隻用於享受幸運機會的話,那麼它是完全沒有任何價值的,隻有生命被用來指向某個目的時才有價值。運氣是不能帶來這種價值的,隻有智慧才能為人創造它,因而是他力所能及的。生活永遠不快樂的人,就是那些擔心價值損失而憂心忡忡者。

年輕人!我希望你能放棄關於娛樂、飲宴、愛情等等的滿足,就算不是出於禁欲主義的意圖,而是出於高尚的享樂主義要在將來得到不斷增長的享受。這種生活情致上的節省,實際上會使你更富有,所以就算你在生命的盡頭,亦不要放棄這種對欲望的節省。把享受控製在你手中這種意識,正如所有理想的東西一樣,要比所有通過一下子耗盡自身因而放棄整個總體來滿足感官的東西要更加有益,更加廣博。

鑒賞力與過度豪華的享受是相違背的,於是在社交公共活動中,便有了奢侈的說法。但這種過度豪華如果沒有鑒賞性,就是公開的放縱。現在讓我們來討論一下關於享受的兩種不同結果。奢侈就是一種對生活資源的嚴重浪費,它會導致貧窮;放縱卻影響了人的身體健康,它會導致死亡。後者則是一味地享受,最終自食其果。兩者所俱的表麵性光彩卻比自身的享樂性更多。前者是為了理想的鑒賞力而精心考究,比如在舞會上和劇場裏,後者是為了在口味和感官上的豐富多彩。用反浪費法對這兩者加以限製,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用來部分地軟化人民以便能更好地統治的美的藝術,卻會由於簡單粗暴的幹預而產生與政府的意圖相違背的效果。

好的生活方式是與社會活動相適應的。顯而易見,好的生活方式會受到奢侈損害,而有錢人或上等人卻常常說:“我懂得生活!”這一說法意味著在社會享受中,他目光遠大,為了使享受從兩方麵得到增益,他帶著有節製的、清醒的頭腦精明地做出選擇。

一個人的占有物愈少,他也被占有得少些:輕度的貧乏是能夠獲得祝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