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古詩三(2)(1 / 3)

前臨洪濤寬,卻立蒼石大。

山危一徑盡,崖絕兩壁對。

削成根虛無,倒影垂澹瀩。

黑如灣澴底,清見光炯碎。

孤雲倒來深,飛鳥不在外。

高蘿成帷幄,寒木累旌旆。

遠川曲通流,嵌竇潛泄瀨。

造幽無人境,發興自我輩。

告歸遺恨多,將老斯遊最。

閉藏修鱗蟄,出入巨石礙。

何當暑天過,快意風雲會。

兩當縣吳十侍禦江上宅

寒城朝煙淡,山穀落葉赤。

陰風千裏來,吹汝江上宅。

鶤雞號枉渚,日色傍阡陌。

借問持斧翁:幾年長沙客?

哀哀失木狖,矯矯避弓翮。

亦知故鄉樂,未敢思宿昔。

昔在鳳翔都,共通金閨籍。

天子猶蒙塵,東郊暗長戟。

兵家忌間諜,此輩常接跡。

台中領舉劾,君必慎剖析。

不忍殺無辜,所以分白黑。

上官權許與,失意見遷斥。

仲尼甘旅人,向子識損益。

朝廷非不知,閉口休歎息。

餘時忝諍臣,丹陛實咫尺。

相看受狼狽,至死難塞責。

行邁心多違,出門無與適。

於公負明義,惆悵頭更白!

發秦州

乾元二年自泰州赴同穀縣紀行十二首

我衰更懶拙,生事不自謀。

無食問樂土,無衣思南州。

漢源十月交,天氣涼如秋。

草木未黃落,況聞山水幽。

栗亭名更嘉,下有良田疇。

充腸多薯蕷,崖蜜亦易求。

密竹複冬筍,清池可方舟。

雖傷旅寓遠,庶遂平生遊。

此邦俯要衝,實恐人事稠。

應接非本性,登臨未銷憂。

溪穀無異石,塞田始微收。

豈複慰老夫,惘然難久留。

日色隱孤樹,烏啼滿城頭。

中宵驅車去,飲馬寒塘流。

磊落星月高,蒼茫雲霧浮。

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

赤穀

天寒霜雪繁,遊子有所之。

豈但歲月暮,重來未有期。

晨發赤穀亭,險艱方自茲。

亂石無改轍,我車已載脂。

山深苦多風,落日童稚饑。

悄然村墟迥,煙火何由追。

貧病轉零落,故鄉不可思。

常恐死道路,永為高人嗤。

鐵堂峽

山風吹遊子,縹緲乘險絕。

峽形藏堂隍,壁色立積鐵。

徑摩蒼穹蟠,石與厚地裂。

修纖無垠竹,嵌空太始雪。

威遲哀壑底,徒旅慘不悅。

水寒長冰橫,我馬骨正折。

生涯抵弧矢,盜賊殊未滅。

飄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熱。

鹽井

鹵中草木白,青者官鹽煙。

官作既有程,煮鹽煙在川。

汲井歲搰搰,出車日連連。

自公鬥三百,轉致斛六千。

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闐。

我何良歎嗟,物理固自然。

寒峽

行邁日悄悄,山穀勢多端。

雲門轉絕岸,積阻霾天寒。

寒峽不可度,我實衣裳單。

況當仲冬交,沂設增波瀾。

野人尋煙語,行子傍水餐。

此生免荷殳,未敢辭路難。

法鏡寺

身危適他州,勉強終勞苦。

神傷山行深,愁破崖寺古。

嬋娟碧蘚淨,蕭槭寒籜聚。

回回山根水,冉冉鬆上雨。

泄雲蒙清晨,初日翳複吐。

朱甍半光炯,戶牖粲可數。

拄策忘前期,出蘿已亭午。

冥冥子規叫,微徑不複取。

青陽峽

塞外苦厭山,南行道彌惡。

岡巒相經亙,雲水氣參錯。

林回硤角來,天窄壁麵削。

溪西五裏石,奮怒向我落。

仰看日車側,俯恐坤軸弱。

魑魅嘯有風,霜霰浩漠漠。

憶昨逾隴阪,高秋視吳嶽。

東笑蓮華卑,北知崆峒薄。

超然侔壯觀,始謂殷寥郭。

突兀猶趁人,及茲歎冥寞。

龍門鎮

細泉兼輕冰,沮洳棧道濕。

不辭辛苦行,迫此短景急。

石門雪雲隘,古鎮峰巒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