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基地?”南宮昱澤聽聞此事,引起了更大的興趣,“說說你的想法。”

聶誌誠沉思了一會兒,也在邊思索邊說道:“是的。從這幾天國家的產業政策發展來看,提倡的是綠色發展,高汙染、高耗能的產業在逐步退出。所以我們要順應產業政策,將戰略重心向高科技、第三產業方麵轉型。盛澤也好,宏泰也好,仍有很大的比重在建築、製造、化工等行業,盤子鋪得太大,資金周轉也不夠快。與國有企業相比,我們的劣勢非常明顯,歸結起來一點,就是沒有核心的競爭力。”

“隻有將資金、人才等集中起來,打造我們自己的獨特優勢,才能占據不敗之地。”

“那麼,你認為我們的獨特優勢是什麼呢?”南宮昱澤問道。

“我覺得,應該是高新技術產業還有文化創意產業。”聶誌誠繼續道,“高新技術產業的範圍很廣,如微電子和電子信息技術、空間科學和航空航天技術、光電子和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技術、材料科學和新材料技術、能源科學和新能源技術、生態科學和環境保護技術、地球科學和海洋工程技術、基本物質科學和輻射技術、醫藥科學和生物醫學工程技術以及其他在傳統產業基礎上應用的新工藝新技術。”

“當前,在全國各地已經成立了上百個高新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化成果顯著,在信息與空間、新材料、先進製造、能源、先進交通等領域湧現出一批重大技術創新成果,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高速鐵路、無線寬帶通信、高性能計算機、新能源汽車等技術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若幹高新技術重大成套裝備及其關鍵零部件實現了自主設計製造;以信息網絡等高新技術為主要支撐的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等現代服務業新興業態層出不窮。”

“高新技術產業仍然是以國家為主導,重大的、核心的模塊由國家出資研發,但民營企業也不是沒有機會。我們可以采取參股的方式,逐漸介入相關配套模塊的研究、設計和生產。也可以找準方向,加大對人才和資金的投入,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競爭力。”

“當然,資金的投入肯定是巨大的,產業的轉型肯定有陣痛的,但是隻要研發投入逐漸形成規模,產出的回報肯定是驚人的,利潤是傳統產業的幾倍或幾十倍都不止。”

“文化創意產業也是如此,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件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麵的創意群體。”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話題非常熱,更多的時候大家的討論都停留在概念層麵,到底文化創意產業是什麼,國內理論界眾多學者圍繞文化創意產業的不同側麵提出了各種說法。有人認為文化產業主要是創造出一些能夠吸引人眼球的文化產品,如電視節目、影像製品等,因此稱之為‘眼球經濟’。有人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競爭主要是圍繞如何爭奪受眾的注意力,並圍繞受眾的注意力展開多種經濟附加值服務,因此稱之為‘注意力經濟’。也有人根據伴隨中國汽車數量急遽增長而出現的交通廣播類節目盈利模式提出了‘耳朵經濟’的概念,這些說法都不全麵,都沒有點出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本質。”

“在發達國家,文化創意產業本身發展的曆史已經比較漫長。如美國是一個高度法治的國家,一切創造力產生的產品都是有知識產權的,比如繪畫、歌曲、舞蹈、電視節目、廣播節目都是有版權的,未經授權其他人不能抄襲。因此他們把相關行業基本叫做‘版權產業’。在發達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叫法也不完全一樣。”

“實際上這個產業最核心的東西就是‘創造力’。也就是說,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其實就在於人的創造力以及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創造力。‘創意’是產生新事物的能力,這些創意必須是獨特的、原創的以及有意義的。在‘內容為王’的時代,無論是電視影像這樣的傳統媒介產品,還是數碼動漫等新興產業,所有資本運作的基礎就是優良的產品,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優良產品恰恰來源於人的豐富的創造力。因此文化創意產業其本質就是一種‘創意經濟’,其核心競爭力就是人自身的創造力。由原創激發的差異和個性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根基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