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張 出西域記+2(1 / 2)

原始水泥這種初級建材,真實的材料成本並沒有多高。最開始孫辛把它弄出來後,隻覺得這是種不值錢的玩意兒,也沒太多管事;畢竟他要盯的事情有點多。加上神霄王府搞的是計劃經濟模式,不在乎有沒有市場壓力,更不管有沒有市場需求,所以產量相當有限。

孫辛讓人在長安城外搞了一座水泥工坊,除了負責供應鍾樓建造外,更多的是流向蜂窩煤爐工坊;反正哪裏有工程就打報告上來,水泥工坊盡量製造,打了報告的慢慢排隊等。有剩餘的才會流出到外麵來。

不過隨著各處工地體會到了水泥的妙處,要求水泥的申請一堆堆的飛向工部和神霄王府,孫辛才驚訝的發現這個不起眼的東西用處著實不;才著手調派更多人手擴建水泥工坊,增大產能。

隻是初始產量基數太低,雖然現在翻著倍的往上漲,但架不住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水泥,越來越多的地方需要水泥。供應增長速度遠遠趕不上需求增長。

神霄王府人手不足,長史孫辛已經決定跟太子府合作,尋找合適位置開設更多的水泥廠。

不過那都是以後的事了,眼下來,水泥的價格還是居高不下的。

在不知內情的和尚和吏員李昌看來,水泥就是一種神人帶來的神物,自然是寶貴之極的。

由此,和尚才會覺得在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用珍貴的水泥建設一座驛站,太過浪費。

隻是他還沒完,就被那李昌笑著擺手打斷了:

“哈哈哈,當初我也是這般,隻以為在此荒山之中修築這等奢華驛站,實屬勞民傷財,殊為不智。後來,上官與我了一通,才知道賬不單隻能算經濟漳。未曾想睿智如法師,想法亦與我當初一般無二!”

“哦?”和尚隱約有些猜測,不過一時之間理不出頭緒,便道:“貧僧才疏,實想不出其中有何秘聞,還請施主為貧僧解惑!”

隻聽那李昌表情便秘起來,縮著頭神神秘秘的道:“據,此乃我大唐朝廷下的一盤好大的棋!”

“法師想來也是知道,我中原自古以來便是朝上國,地大物博;然地大則大已,東西南北往來頗有不便,以往有奏報從涼州到長安要走個把月,待得朝廷批閱過後,再從長安送返,半年都過去了!涼州尚且如此,如今我朝吞下東西突厥萬裏江山,再如以往,隻怕是交通不利政令不通。”

“至此,陛下召令工部與兵部合力,共設交通與航空部;征集奴隸十數萬,修築長安至西域直道,每百裏設驛,每千裏設一大驛!驛且不,這大驛便是法師眼前所修之驛站了。”

事實上,李淵下令修築的直道,遠不止長安到西域這一條;從長安至嶺南,長安至江南東,長安至劍南,長安至河北等等多達七八條直道。都是以長安為起點修築,終點是各道的行政中心。

當然,在沒有機械化的唐朝修建高速公路困難很大,每一條需要的時間都是以十年計,好在李淵還沒有始皇帝那麼囂張,秦直道是真的是直直的修,跟高鐵線路有得一比,還修到五六十米寬;李淵慫多了,隻敢在現有的道路上進行一定程度的擴建和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