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事題材文學這片肥沃的原野上,許多耕耘者正以自己辛勤的勞動改變著它的麵貌。簡嘉就是這許多耕耘者中的一個。如果不了解簡嘉曾有過的艱辛創作道路,一定會以為他是一個幸運者。他的處女作《女炊事班長》初發表時就得到人們的廣泛好評,後來又在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中獲獎,這不是令人覺得突然點了嗎?其實,簡嘉並不可能有什麼好命運,廣大的讀者和文學界也不會對這位年輕的部隊作者有什麼特殊的厚愛,他的成功隻不過是他多年勤苦練習結下的果子。《女炊事班長》給作者帶來了榮譽,也給作者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新課題。
繼《女炊事班長》以後,簡嘉陸續發表了《拉岱大橋》、《前方來信》、《會編竹籃的戰士》、《行將而立之年》等小說。論數量,也許不能說多,論質量也參差不齊。讀過這些小說以後的突出感覺,就是作者仍然在沿著《女坎事班長》的創作道路向前探索著,態度誠懇,成效顯著。作者的視野在擴大,作品的生活範圍和思想內容也在開拓和加深。隨著這種執著的探求,他的小說創作的個性特色也漸漸地趨於鮮明。
在反映部隊生活的作家中,簡嘉的小說以善於真實、準確地描繪基層連隊幹部戰士的形象及生活麵貌見長。他作品中的人物一般都是普通的幹部戰士,事件也都是同這些人物有關的日常工作。但是,簡嘉在創作中不以真實地再現生活原貌為滿足,他力圖使自己的作品能在堅實的生活基礎上有所升華,能夠透過對平凡人物事件的描繪,告訴讀者某種新的動向,傳達某種新的信息。所以,人物事件雖小,但沒有給人瑣碎、零亂之感;畫幅也許不大,卻不令人感到局限。正是這樣一種既遵循生活的根本規律,又不囿於生活實際的創作努力,才使他的小說具有因小識大、樸素深沉、含蓄蘊藉、生動自然的特色。
《女炊事班長》正如題目所示,主要寫一位女炊事班副班長薛鋼的生活事跡。如果單從薛鋼的工作上看,雖然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諸如吃苦耐勞,善於動腦筋,實行“麵食革新”,菜譜公開,燒萊實行責任製等等,都是有些新意的,但這一切同某些類似人物相比似乎差別不是很大。問題正在於作者筆下的薛鋼不是一個一般的先進模範人物,她身上帶有不少分明的時代色彩和深刻的思想內涵。作者把她置於黨風遭到嚴重破壞亟待改進和糾正這樣一個典型環境中來表現,就更加有意義。薛鋼自身具有一種“凜然、矜持”和“一拚到底”的性格,再加上對維護黨的利益、威信的堅定性,形象就比較紮實突出了。她正在積極爭取入黨,可她卻不像同樣正在爭取入黨的肖海那樣有一點“圓滑”。她並不有意識地磨去棱角,讓自己變得“乖”一些。為了堅持原則,寧願多一點“鹽味”,而不為了個人的利益增加一點點“糖味”。對肖海的錯誤,她敢抓敢管;在連隊如同“半個指導員”的文書幹了不衛生的事,她照樣毫不客氣地給予指斥。連長懾於已有過的事實,怕怠慢了首長,不合領導的意圖,損傷上下級關係,給自己以後的工作、生活造成被動,決定在吳副司令員來檢查工作時辦特別酒菜招待。對此,薛鋼也毫不留情麵地堅決反對,以至親自找上吳副司令員的門去陳述利弊。在肖海看來,薛鋼這些行為是“不會處世”的表現,還擔心她心裏沒有“小九九”,以後會吃虧。但是,這些正是薛鋼在思想上高出他的地方。薛鋼不是黨員,卻希望自己“能像個黨員,讓群眾看了服氣……用自己的行動來維護和提高黨的威信”。這種嚴格的自我製約精神是多麼的寶貴啊!薛鋼的努力是有成效的,吳副司令員不吃酒菜了,肖海在薛鋼思想行為的感召下有了悔悟,這正反映了我們黨的力量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人物思想的發展和轉機透露著黨風正在好轉、走向正常的信息。炊事班是個小世界,薛鋼是個普通的戰士,可在作者的描繪和深化以後,反映出的思想內容卻有著普遍的社會意義,可見作者對生活洞察之敏銳、表現之巧妙適當了。
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社會生活中的種種變化都會十分自然地從不同的人物身上體現出來。要了解社會,有時是可以通過對一個人的解剖來實現的。簡嘉在《會編竹籃的戰士》中就是采用這種方法來認識現實生活及人物思想變化的。農村籍的戰士王明禮過去生活十分節儉,一直被連隊樹為先進分子。可現在突然變化了,一改過去那種近乎“摳門”的行為,變得大方了,視線淺淡了。但他並不亂花費,照樣注意勤儉。這樣的人還能樹為“標兵”嗎?小說從王明禮精神麵貌的變化折射出農村形勢的巨大變化,也從中發現了新變化給政治思想工作帶來的新課題。小說通過一個記者的采訪展開情節人物,提出問題。結構簡練,反映的問題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