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織語打道觀回來時,記著自家祖母囑托,往康老太太家中拜訪,自然事先是得過三姑娘提醒,知曉那位康十少爺所在的二房,在先前又給官府撈去審問,心裏痛快,才去康家,不然到一趟,還得浪費口舌,惡狠狠踩幾腳那位康家二太太,把她堵得無話可說,哪怕好玩,到底膩了。
至康府,是管事姑姑領的她走,恭恭敬敬請她進大堂,以至於路上無人敢對她不敬,這便是康老太太掌家的好處了。
康老太太精神氣有些差,捧了書看,卻先打起噸,大丫鬟原來給她捶腿,見李織語到,忙喚了她一聲,不至於真的睡過去,李織語上前行禮喚人,叫她拉著手,笑道,“是織語來的不巧,打擾姨奶奶歇息。”
“你這孩子,何時來我都高興,再沒有打不打擾的。”康老太太亦是歡喜的拍拍她手背,“我瞧語姐兒你好似又高了,小姑娘家長得就是快,往後便是大姑娘了,可有多吃些肉,挑食可不好,你這樣瘦,多吃些最相宜,姑姑呢,咱們府裏不是做杏仁餳粥嗎,端來叫語姐兒用一盅,外頭熱呢。”
管事姑姑是喜李織語的,一年四季,便是有時沒有來,也是常備著適合康老太太的小禮送來,也不落康老太爺的那份,雖說開始未免有拍馬屁討好的嫌疑,但天長地久下來,就顯得很不容易了,此時忙叫腳快的丫鬟打廚裏領來杏仁餳粥,溫熱著吃最合適,還能治咳嗽,李織語便吃盡了,康老太太笑,“你這樣吃就很好,姑娘家多吃些又何妨,多動動,更康健了,你改日也勸勸你三姐姐,哪裏好這兒不用的,那個不肯動筷子,還當我不曉得呢。”
李織語跟康三姑娘處的不錯,自然給她打個掩護,“哪裏啊,三姐姐同我一樣的胃,也就是稍稍挑嘴,我也是啊,但吃起東西來都多。”
“你可就護著你三姐姐罷。”康老太太給李織語挾塊五香糕,“嚐嚐這個,你咳嗽還沒好齊全,平日裏吃糕點,多吃這些對身子好的,可莫要再病了,否則你祖母回來,非得心疼不可。”
李織語一一應下,陪康老太太說過家常,哄得她老人家歡喜了方才告辭離去,康三姑娘被四太太帶去佛寺上香,倒是岔開了,沒碰到麵,微雨記著家裏的朱蕤長生,便問李織語道,“姑娘您帶零嘴兒回家,可要再帶些別的。”
“不用,我先去族長家。”李織語真想伸個懶腰舒緩筋骨,可惜大街上實在不方便,等到族長家,見到李念,還有些不自在,李念翻著書問道:“織語妹妹,你怎麼欲言又止的。”
“我哪裏是欲言又止,就是想同你說件事兒,沒找到合適的詞。”李織語坐到李念旁邊的交椅裏都有些想當縮頭烏龜,無奈避了李念多日,再躲下去估摸著不獨李念察覺出問題,紀少顧也要來問的,屆時就怕將事情鬧大,影響到大家,李織語思忖道。“你上回同我說,你覺得呂姑娘不錯是吧,那老太太打聽出什麼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