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號是父親節,正好是父親60大壽。父親是與共和國同年的,提前做壽是取天長地久的意思。鄉下約定俗成的規矩是生日做九不做十。其實在我心目中,父親是不會老的,60歲的概念對我來說有些模糊,好像父親永遠是二三十歲。可是我都30出頭了,父親能不老嗎?周末給父親買生日禮物,挑中了一件唐裝,吉祥的中國紅,仿古的式樣,絲綢的麵料,想象著父親樂嗬嗬地穿上新衣服的樣子,毫不猶豫買下了。
父親是個馬虎人,不注重穿著。在我的記憶裏,父親很少穿新衣服。我小的時候,父親總是在春節過後就出遠門去打工,臨行前的晚上,媽媽給父親收拾好行李,然後就坐在暖炕邊,一邊流淚一邊給父親縫補衣服。這個情景一直定格在我的記憶裏,揮之不去。我一直養成省吃儉用的習慣,大概和小時候的家庭環境有很大關係。家裏生活條件有所改善後,父親無論到哪裏,都會給我買一件衣服或裙子,村裏的小姑娘都羨慕我,嫉妒我,常常往我的裙子上扔沙子。每當我哭著跑回家,父親總是抱起我,把我高高地舉到肩膀上,然後跑到我的小夥伴那兒,告訴他們不準欺負我。也許是父親長得和善,太孩子氣,小夥伴們並不怕他,和他開玩笑,互相扔小石頭玩耍,還給他起了很多綽號。父親一點都不生氣,還陪小孩子一起玩得勁頭十足。奶奶總是罵他是孩子頭。孩子王的綽號慢慢在村子裏傳開了。
有一次,媽媽在院子裏曬了好多黃姑魚,鄰居家的毛毛對父親說,他家的貓病了,想吃魚。父親大方地說,你隨便拿吧。誰知那個調皮的毛毛居然搬了一大半回去,父親也不氣惱,悄悄到毛毛家去尋找。等我媽媽下地回來,在隔壁毛毛家找到父親,父親正和毛毛蹲在廚房吃油炸黃姑魚呢!氣得媽媽好幾頓沒有吃飯,而父親卻樂嗬嗬地把這事當笑話說給人家聽。
父親每年出遠門做生意,總要買很多零食回家。不僅有我和弟弟的,村子裏的小孩隻要到我家來了,父親都要分一份給他,並要和孩子一起說笑話,給孩子們講外麵的故事。有時候孩子們新學會了某種遊戲,總是要父親參與,父親從不推辭,但經常吃啞巴虧回來。有一次,父親學小孩子騎車不扶把手,結果摔到門口的小河溝裏,車摔壞了不說,父親滿身汙泥跑回家,到處是傷痕。還和我媽媽爭辯說,是自己大意了,其實自己騎車的技術很好的。
這些年,父親很少進城來走動。上次父親來,一向拮據的我特意給他做了一桌子好菜,並邀請了城裏的親戚來陪他。菜上桌後,父親指著一鍋乳鴿湯說,這是貴妃沐浴,接著又指著一盆紅燒豬手說,這個用的是殺豬桶。親戚們哈哈大笑,說父親幽默。父親又指著一大盆肉丸子對我說,這個缸子怕是可以做澡盆囉。我在親戚們的笑聲中雙頰通紅,我知道父親是在批評我不會持家,不會安排生活。雖然他整天嘻嘻哈哈,60歲還和小孩子玩過家家,但真正居家過日子,父親還是頂呱呱的。
父親10歲的時候,我爺爺就去世了,隨後奶奶就改嫁了,父親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堅強的父親用爽朗的笑聲掩蓋著內心深處的苦楚,人們看到他整天樂哈哈的,和小孩子一起玩耍、嬉鬧,走路吹著口哨,挑著擔子還想跑步,但誰也不知道,父親獨自一人的時候,是如何守候著孤苦寂寞,是如何傷心落魄。我和弟弟出生在物質富裕的年代,沒有吃過苦。我們秉承了父親的快樂、爽朗、樂觀、積極。這些好的傳統引導我們走上了幸福的生活大道。
如今,我和弟弟都成家立業了,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和生活。而父親始終在那寧靜的鄉村,過著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他對兒女沒有過多的要求,隻是叮囑我們做正直善良的人。倒是我們的兒女,是父親最好最親密的朋友,每年的寒暑假,父親就陪著他們,放牛、遊泳、捉魚、捕蝦,孩子們開心,父親也快樂!
父親的麥子已經碾成細白的麵粉了,隻等著我們牽兒帶女的回家去,做香噴噴的饅頭,包可口的餃子。父親一定期待著生日的時候,孩子們回家可以教會他做新學會的遊戲,那樣,他好去教他的小朋友,也不愧那“孩子王”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