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市聚友酒店,一家包間之中,四個人坐在一起閑聊著,葉峰和謝爾頓就在其中。
而另外的兩個人,一個年齡六十來歲,已經禿頂了,但是一副學者的模樣,另一個則是三十幾歲的模樣,身材高瘦。
他雖然長得不帥,但是給人文質彬彬的感覺。
這兩人,年齡大的那個,是華科院物理學院士王超,和謝爾頓很是聊得來,另一位則是地方的學生張雲,
本來今天的場合,葉峰是沒有必要出現的,畢竟以葉峰的學曆,和這些人坐在一起,就跟小學生和大學生做一起聊天一樣,實在沒有太多共同的話題,甚至對方說的話,葉峰大多數都聽不懂,不過葉峰還是過來了。
因為謝爾頓的交際能力葉峰實在是不放心,雖然眼前的謝爾頓,是十一季完結之後的謝爾頓,在情商方麵稍稍增長了一些,甚至在別人嘲諷他的時候,他也能夠聽出一些了,但是他的交際能力依然很差。
光讓謝爾頓一個人過來,直接把王超和張雲兩個科學家得罪死的話,那量子陀螺儀實驗什麼時候才能進行?
所以葉峰才過來,在謝爾頓即將說錯話的時候提醒他,說錯話之後立刻讓他道歉,免得太過於得罪人。
不過葉峰過來之後,也知道自己想多了,因為張雲和王超,和謝爾頓其實是同一種人,他們聊天很聊得來。
有關科學方麵的東西,一聊起來就能說個不停,從他們臉上興高采烈的表情也能看出來,科學就是他們交流和交際的工具。
葉峰在這裏,反而有些礙事兒了,還是王超年齡比較大,怕葉峰尷尬,偶爾和葉峰聊一聊。
當然,內容也讓葉峰挺尷尬的,就是詢問了一下葉峰年級多大了,老家是哪兒的,豆腐腦是喜歡吃甜的還是吃鹹的等等。
葉峰聽著王超的話,開口道:“王老先生,雖然你們都是社會精英,不過我好歹也是一個大學生,學的是計算機,咱們可以聊點稍微有深度的話題嘛。”
“前段時間,我和幾個院士一起向高層建議,我國應該製定大數據國家戰略,構建研究平台,製定行業標準。
你覺得大數據潛在的發展前景和效益在哪裏?應該如何讓創新鏈和產業鏈有效嫁接?”
“咱們還是聊聊豆腐腦的話題吧,我覺得鹹豆腐腦比較好吃……”
“鹹甜之爭由來已久,咱們就用比較科學的方式來論證一下,豆腐腦應該吃甜的還是吃鹹的,通常來講,賣豆腐腦的地方,都有豆漿賣吧?”
“是這樣的。”
“豆漿算是豆腐腦的前身,鹵水點豆腐,就是將豆漿點成豆腐腦,沒錯吧?”
“沒錯。”
“豆漿是甜的還是鹹的?”
“甜的。”
“這不就對了,豆漿是甜的,豆腐腦是豆漿製成的,算是豆漿的兒子了,子承父業,所以豆腐腦理應是甜的。”
“不對不對,照您這麼說的話,豆腐腦的下遊產品,豆腐皮、豆腐幹,都是鹹的,從下往上推,豆腐腦也應該是鹹的才對。”
葉峰和王超院士理性的討論著,而謝爾頓和張雲同樣聊得很開心,同樣你來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