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乃冀東一工業重鎮,不幸於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淩晨三時四十二分發生強烈地震。震中東經一百一十八度十一分,北緯三十九度三十八分,震級七點八級,震中烈度十一度,震源深十一公裏。是時,人正酣睡,萬籟俱寂。突然,地光閃射,地聲轟鳴,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數秒之內,百年城市建設夷為虛土,二十四萬城鄉居民歿於瓦礫,十六萬多人頓成傷殘,七千多家庭斷門絕煙。此難使京津披創,全國震驚,蓋有史以來危害最烈者。
然唐山不失為華夏之靈土,民眾無愧於幽燕之英傑,雖遭此滅頂之災,終未渝回天之誌。主震方止,餘震頻仍,幸存者即奮掙紮之力,移傷殘之軀,匍匐互救,以沫相濡,譜成一章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先人後己、公而忘私之共產主義壯曲悲歌。
地震之後,黨中央、國務院急電全國火速救援。十餘萬解放軍星夜馳奔,首抵市區,舍生忘死,排險救人,清墟建房,功高蓋世。五萬名醫護人員及幹部民工運送物資,解民倒懸,救死扶傷,恩重如山。四麵八方捐物贈款,數十萬噸物資運達災區,唐山人民安然渡過缺糧斷水之絕境。與此同時,中央慰問團親臨視察,省市黨政領導現場指揮,諸如外轉傷員、清屍防疫、通水供電、發放救濟等迅急展開,步步奏捷。震後十天,鐵路通車;未及一月,學校相繼開學,工廠先後複產,商店次第開業;冬前,百餘萬間簡易住房起於廢墟,所有災民無一凍餒;災後,疾病減少,瘟疫未萌,堪稱救災史上之奇跡。
自一九七九年,唐山重建全麵展開。國家撥款五十多億元,集設計施工隊伍達十餘萬人,中央領導也多次親臨指導。經七年奮戰,市區建成一千二百萬平方米居民住宅,六百萬平方米廠房及公共設施。震後新城,高樓林立,通衢如織,翠蔭夾道,春光融融。廣大農村也瓦舍清新,五穀豐登,山海辟利,百業俱興。今日唐山,如劫後再生之鳳凰,奮翅於冀東之沃野。
撫今追昔,倏忽十年。此間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宣示著如斯真理:中國共產黨英明偉大,社會主義製度無比優越,人民解放軍忠貞可靠,自主命運之人民不可折服。爰立此碑,以告慰震亡親人,旌表獻身英烈,鼓舞當代人民,教育後世子孫。特製此文,鐫以永誌。
唐山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