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從軍(3)(1 / 2)

揚州府衙內外,十步一哨,五步一崗。圍觀的百姓們聽說,這裏已經改作行宮,這一日乃是新皇登基的日子。

周文和的轎子緊緊跟在周政的轎子後麵,最終停在府衙外指定的區域內。周文和下轎,來到周政的轎子前恭候周政。陸續有轎子和車馬到達,周文和掃了一眼,似乎都不認識。周政下了轎,四下看了看,然後一一指給周文和,那人姓甚名誰,是何出身。周文和已經提前做過功課,聽到名字也就可以對號入座了。

文武群臣步入府衙,排成行列成隊,進入大堂。大堂之內倉促裝修了一下,多了些金碧輝煌的色彩和象征皇權的龍紋。九皇子身穿嶄新龍袍端坐在新造的龍椅上,居高臨下打量著這些將他推上寶座的臣子們。

一套繁文縟節過後,已經是午後,眾人疲憊,卻毫無怨言,他們在等待著這一天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封賞。皇帝一揮手,執事便捧著一份聖旨進入大堂。眾臣躬身侯旨。執事打開聖旨宣讀。聖旨開頭,是一段冗長的文章,回顧祖先的輝煌,感憤近來的困境,暢想未來的偉業,激勵眾臣與百姓團結一致,驅除韃虜,重建盛世帝國。

周文和極為認真地聽著,心情也越來越激動。拋下侯毅等人後,他緊趕慢趕,終於在新皇登基前趕到揚州,如此,他便是新朝的開國元老,這擁立之功是跑不了的。執事開始念名單:韓忠為丞相兼兵部尚書;賈貴為副相兼戶部尚書;周政為禮部尚書;吳牧為刑部尚書;秦貴為吏部尚書;李季為工部尚書。

周文和知道憑自己的資曆是無法躋身於權力中心的,但同宗的周政跟他保證過,至少給他謀個侍郎的位子。果然,執事很快念到周文和的名字,職位是禮部右侍郎。周文和已經無心再聽其他的名字了,那些人跟自己無關。不過,有一個人他不得不注意,就是最後才被念到的臨安郡王趙輝,他不是先帝的兒子,但這一次卻被封為親王。

下朝以後,周文和跟著周政回家,他暫時借住在周政家裏。周政的家人紛紛向他們表示祝賀。但周政似乎並不領情,還囑咐他們要謙遜低調。周政向來如此,家人們心領神會,依舊歡歡喜喜。周政帶著周文和進入書房。

“今天的封賞跟我們預計的不完全一樣,你怎麼看?”周政坐倒之後問道。

“是啊,臨安王的事確實出乎意料,不過這也在情理之中。”周文和已經想了一路,似乎明白了皇帝的用意,“新皇原本沒什麼根基,除了心腹秦貴,跟其他人沒有什麼交情。小侄認為他這是借臨安王牽製眾臣。”

“不錯!”周政點點頭,“不過,事情恐怕沒有這麼簡單。你沒來之前,我們商議過建都的事,當時有兩個備選方案,一是揚州,二是建康。在韓忠、吳牧等將領的強烈建議下,暫時定都揚州。因為揚州的地理位置便於屯糧募兵,準備北伐。我和賈貴等人更傾向於建康,那裏畢竟是古都,虎踞龍盤,頗有帝王之氣。現在看來,皇帝恐怕青睞臨安。”

“臨安?”周文和不以為然,那是他的家鄉,他非常了解。

“那裏安全啊!”周政笑道,“從淮北到臨安有重重天塹阻擋,而且臨安靠海,危急關頭還可以出海避難。”

“新皇是不是太悲觀了。”

“這不是悲觀,而是防患於未然。神都的悲劇就在眼前!”

周文和恍然大悟,連連點頭,“若是再發生一次那樣的悲劇,天朝就沒有指望了。”

周政站起身來,“做好南遷的準備吧!我聽說你正準備購建新宅,沒這個必要了。暫時就住在我這裏。”

“多謝叔父大人!”周文和頗為感動,說起來,他和周政僅僅是同宗而已,關係非但不是很近,甚至還鬧過矛盾。他完全是憑借自己的能力讀書做官。這一次到了揚州之後,沒料到周政會如此善待與他。不過,仔細想想也都在情理之中,他的到來增強了周政在朝中的力量。

仆人來報,酒宴已經備好,夫人請老爺和周大人入席。

“瞎胡鬧!”周政有些生氣,“不是跟你們說過了嗎,要謙遜低調。如今前方戰事吃緊,怎麼可以如此大擺筵席。”

仆人道:“夫人說了,隻是家宴,樸素的很。”

周政這才滿意,攜周文和去後院赴宴。酒宴白了兩桌,男人在外,女人在裏。周政的兒子、女婿以及周文和的兒子周濤早就等著他們兩位了。周文和見到兒子,滿心歡喜。他的夫人早逝,膝下隻有這麼一個獨子。周瀾和周政的夫人、女兒從裏間出來,連同外間的子侄向周政和周文和表示恭賀。周政簡單說了兩句,然後下令開席。

周政似乎也很喜歡周濤,隨口問了些“讀什麼書,先生是誰?”之類的問題。周濤一想到侯毅,難免有些傷心。他並不知道那天發生了什麼事,周文和告訴他侯毅落水身亡了。周文和聽他提起侯毅,忙道:“不要提這些事了,我再給你請一位先生便是。”周政表示周濤可以和他的小兒子一起讀書,他請的那位教書先生可是一位大儒。周文和連忙道謝。周政的夫人也表達了對周瀾的關心,說是要托人給周瀾說一門好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