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這位士子為人居間作財物公證人,對方約他到公所查看財物,然後再貼上封條。正在清點財物時,有名跛腳的乞丐,右手拄著拐杖,左手拿著竹籃,籃內還有一件破衣服,溜進公所乞討賞錢,士子隨手拿了一塊碎銀丟給乞丐,乞丐竟然嫌少,士子大怒,拿起一錠元寶擲到乞丐的竹籃裏,叱責說:“你想要這元寶是不是?”乞丐害怕顫抖說:“大善人不願再多給賞錢就算了,何必發脾氣呢?”接著雙手捧著元寶放在桌上,然後離去。過了一段日子,另一名公證人開封取物,發現元寶竟是假的,原來早就被那乞丐調了包,而那乞丐,正是士子的黨羽所裝扮的。
“馮評譯文”
蘇州交通發達,商業繁榮,詐騙事件也層出不窮。
明朝萬曆年間,曾有一對叔侄爭墳地大打官司,纏訟多年一直沒有結果。後來侄兒買通郡府法曹,希望撫台能判自己勝訴。一天,忽然有個住在閶門外的貴公子,自稱是撫台的世侄,看他衣著華麗,一表人才,隨行的侍仆也多,於是侄兒就去邀貴公子喝酒,閑談中談到與叔父爭奪墳地的事。公子一口答應這事包在他身上,為表示自己誠意,公子還交給侄兒一件信物。到了約定日期,公子拿了侄兒的訟狀,直接進入撫台大人的官府,侄兒在門外守候許久,一直到府衙公務處理完畢,大門緊閉,還不見公子出來,侄兒猜測可能撫台大人留公子吃飯,問門房公子下落,都答稱未見過此人。直到入夜,才見公子滿臉酒意地從人群中走來,一臉得意洋洋的神情,對侄兒說撫台大人熱忱的招待他,所囑托的事都已打點妥當,兩人回到侄兒住處。公子從袖中拿出一封公文,公文上蓋有官府的官印,侄兒大為高興,命人備酒謝公子,公子拿了當初兩人協議的報酬後離去。第二天,侄兒將公文交給驛卒送官府,公子卻派人索取公文,官府的驛卒不肯交出公文,公子才表明這公文是偽造的,不能送交官府,驛卒害怕獲罪,立即將公文退還侄兒,並且叱責侄兒,侄兒拿著假文書趕往公子住處,公子正巧在家,看了假文書,反而叱責侄兒用假官印,假批示唬人,要到官府控告他。侄兒大驚,隻有再拿出數十金賄賂公子,才平息此事。後來,侄兒向別人打聽,才知道這人常假冒宦官或貴公子,設計詐人錢財。當初,正碰到春元入府謁見撫台,公子就趁忙亂中混入府內,暗中躲在佛堂中,府中奴仆一時沒留意到他,就依往日按時關門。公子事先曾準備酒糕(以燒酒製作糕餅),食後飽且醉,就在佛堂內吃喝起來,等府衙到了夜間辦公時,再伺機混出府衙,至於官印等物,都是事先準備好放在袖中的。
像這種心機深沉,存心詐財的小人,真可說是神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