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被犧牲的王子(1 / 2)

趙孝成王得到趙德新的求救後又心動起來,欲派廉頗領兵十萬前去接收晉陽之地。恰在此時,韓啟求見。趙孝成王此時並不知道秦王已經得知晉陽要反叛的消息,便假裝糊塗,問道:“聽說新即位的秦王隻有十三歲,能管理國事嗎?”

韓啟知道趙孝成王是故意避開話題與他打哈哈的,便答道:“秦王政雖然年幼,但天資聰穎,完全可以處理國事。他年幼時曾在邯鄲生活過,非常感念趙國,因此特派我來問候大王。”

“想不到秦王還記得這些事!?”

“現在秦王剛剛即位,希望能與趙國永結秦晉之好!臨行前秦王還拉著微臣的手道,秦國非常不希望再看到長平之戰那樣的事!因為一個上黨郡而起爭端得不償失啊!”

韓啟講的是長平之戰的起因,當時韓桓惠王已經同意將上黨郡割讓給秦國,而上黨郡守馮亭不願意降秦,便將上黨郡十七座城獻給趙國,趙孝成王垂涎上黨郡,便接受了馮亭的請求,出兵抗秦,從而引發了長平之戰。這段血淚史趙國人仍然曆曆在目,韓啟是在警告趙孝成王不要重演當年的悲劇。趙孝成王當然也聽懂了他的意思。

趙孝成王回想起當年的悲劇,不禁脊背發寒,並且從韓啟的話中可以聽出,秦國已經知道晉陽謀反的消息,趙德新毫無勝算,便取消了援助晉陽的打算,道:“寡人當然珍惜與秦國的和平,先生請回複秦王我趙國願與秦國永結兄弟之義!寡人願意與秦國交換質子以為誠意!”

韓啟明白趙孝成王的意思,他是想得到秦國不攻打趙國的保證,便道:“我將馬上回稟秦王,大王願意與秦國結好!”

韓啟立刻回到鹹陽,向秦王報告了趙孝成王希望交換人質以換取和平的的想法。此時秦王剛剛即位,趙太後和呂不韋都不想馬上與趙國開戰,因此主張接受趙國的請求。

然而派誰為人質確是一個大問題。莊襄王隻有嬴政和成蛟兩個孩子,而秦王政尚未大婚,更無子嗣,思來想去,呂不韋還是覺得成蛟合適。於是報告三位太後,華陽太後與趙太後立刻就同意了,他們均希望借此派遣成蛟入趙為質,可謂一箭雙雕,既避免了與實力尚存的趙軍交戰,又可以把皇位的競爭者趕出鹹陽,在他們看來成蛟始終是嬴政的一個威脅。

然而夏太後聽聞此事,卻堅決反對,她擔心成蛟的安危,不讚成派人至入趙。夏太後是在秦宮中僅次於華陽太後的二號人物,如果沒有她的支持,是無法實施這項計劃的。由於韓啟與夏太後的關係最為密切,呂不韋暗中授意韓啟勸說夏太後,韓啟見嬴政已成為秦王,也不得不為自己的未來考慮,早就想表明效忠新君的決心,於是去拜見夏太後。

夏太後此刻正在與韓姬說話,韓姬哭訴道:“他們真的是欺人太甚,看到大王仙逝了就都來欺負我們母子,誰不知道去邯鄲都是九死一生啊!”

夏太後道:“你就放心吧,隻要我還活著,就不會讓成蛟陷入險境的!在朝堂上韓啟也會為成蛟說話的,你就放心吧!”

正說話間,宮女來奏報韓啟求見,夏太後便道:“剛想招他,他就到了,快請進來!”

韓姬見到韓啟便眼淚漣漣的道:“哥哥一定要為成蛟做主啊!現在呂不韋不安好心,要讓蛟兒去邯鄲做人質!”

韓啟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我倒不認為這完全是壞事。”

夏太後聽到韓啟這麼說,猜想他是同意成蛟去邯鄲的,生氣地道:“你是我的親侄子,也想來害成蛟嗎?”

韓啟道:“姑姑錯了,我不是來害成蛟的,恰恰相反,我是來幫助成蛟的。姑姑難道忘了莊襄王是因何成為秦王的?嬴政又是因何成為秦王的嗎?他們都是做過人質的,為秦國立下了功勞!退一步講,現在有您和我在,可以在朝堂上保全他,一旦您不在了,成蛟對秦國身無寸功,何以自托於秦?姑姑因為一時的寵愛而搭上成蛟的一生,我認為不是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