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三十四年,匈奴被逐到漠北,百越之地也被平靖,納入大秦的版圖,始皇帝非常高興,自此天下再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與秦軍對抗。
於是,始皇帝在生日的時候在鹹陽王宮大擺筵席,慶祝偉大的勝利!
筵席開始後,三公九卿輪流向始皇帝敬酒,恭祝大秦國運長久,皇帝福壽無邊;之後是在坐的七十個博士一起上前敬酒祝壽,場麵宏大,始皇帝非常高興。
仆射周青臣上前道:“在陛下之前,秦國的地域不超過一千裏,強敵環伺,天下紛爭不斷;陛下即位之後,依靠陛下的英明神武,二十年之內便滅六國,北逐匈奴,南並百越,天下俯首稱臣,太陽和月亮能照到的地方,都仰慕陛下的仁德!”
博士劉文和接著道:“陛下把各國諸侯的領土置為郡縣,天下兵戈平息,人人安居樂業,沒有戰爭之憂,可謂開千古之功業,足以流傳萬世,從古至今沒有人能趕得上陛下的威德。”
博士齊人淳於越一直記得王綰臨走之時的囑托,心中一直憤憤不平,如今又聽到有人讚揚郡縣製,非常氣憤,忍不住起身進諫,道:“陛下,我聽說商朝、周朝稱王天下一千多年都是因為采用分封來治理天下,把自己的子弟和信任的功臣封王,讓他們成為自己的輔助勢力,一旦天子受到威脅,便有諸侯相助。
如今現在陛下擁有天下,而子弟卻是平民百姓,沒有任何爵位,以後如果出現像田常、六卿一樣的臣屬,便無人輔佐,靠什麼來挽救呢?事情不效法古代而能長久不敗的,我沒有聽到過。如今他們當麵阿諛,來加深陛下的過錯,實在不是忠臣。請陛下明鑒!”
始皇帝聞此,好心情被破壞殆盡,臉上頓時如同裹了一層冰霜,但始皇帝自從鄭國事件之後,就非常看重自己虛心納諫的聲望,不希望因此破壞自己的形象,便冷冷的問道:“眾卿對此有何看法?”
統一天下之初,丞相王綰就曾建議采用分封來鞏固天下,朝中支持者也非常多,但始皇帝崇尚法家,堅定的站在了廷尉李斯這邊,郡縣製才得以推行。如今淳於越再次把這個問題擺上台麵,很多私下裏支持分封的大臣都暗自高興,不願出來反駁。
此前始皇帝貶斥王綰,而將李斯提拔為丞相,就是因為李斯主張郡縣製,而王綰主張分封製。麵對這種情況,李斯是無法置身事外的。
於是李斯起身說道:“古代五帝製定的製度都不相同,三代以來的製度也各有差異,然而天下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時代不同,治理社會的背景也都出現了差異,相應的製度也要有所改變,隻有與時俱進才能治理好國家,因循守舊是無法長治久安的。
如今陛下開創了偉大的事業,建立了萬世不朽的功勳,這是三代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情況,治理天下自然也就不可能按照三代以前的方法,這本來就不是愚蠢的讀書人所能理解的。而現在淳於越所說的都是三代以前的事情,有什麼可效法的呢?
現在天下統一,四海歸順,國家依靠統一的法令進行治理。百姓在家努力從事農業生產和家庭手工業,士人則在朝學習法律禁令,天下可垂拱而治!”
淳於越更加氣憤,爭辯道:“丞相之言差異,商周的製度經過了千年的檢驗,是我們應該繼承的,如今全部設置郡縣,短短幾年時間,根本不能說明這就是符合當下的製度。一旦朝中有變,外無諸侯策應,天子以一人之力如何治理天下?這不是在雞蛋之上砌牆嗎?”
李斯意識到這些儒生對分封製抱有根深蒂固的崇拜,內心都輕視郡縣製,短時間內難以說服他們,使他們認同郡縣製。不以強製的手段警告這些書呆子,他們以後還會不斷出來抨擊的,於是道:“我大秦就是憑借置郡縣才使得國力增強,一統天下的!如何能說沒有經曆過檢驗?
此前天下分崩離析,沒有強有力的統一政權,諸侯們同時興起,互相攻伐,人們才不知如何適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言論混亂,各種私學才得以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