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間,有過了一年,始皇帝開始覺得兩眼昏花,牙齒鬆動,為防萬一,始皇帝下令征發更多的民力修建驪山陵墓,日夜忙碌在工地上的民工就多達七十二萬。很少來驪山陵墓的始皇帝,現在卻越來越頻繁的來到此處查看。
一日,始皇帝再次來到陵墓探查。一行人先是花了一個時辰繞著陵墓外圍轉了一圈,然後在丞相李斯和少府章邯的帶領下進入地宮。隻見進入地宮的通道達十二尺之高,八尺之寬,兩側均用隔水的青膏泥塗抹加固,裏麵道路四通八達,宛如一個迷宮,這都是為防止盜墓者而設計的。章邯邊走邊說:“地宮道路是按照八卦設計的,如果沒有識得道路之人帶領,走出任何一個岔路口都會觸碰到機關,必死無疑。”
始皇帝不斷稱讚章邯用心,一行人走了大半個時辰方才到達地宮中央。
地宮東西長一百二十丈,南北寬六十仗,其內全部按照鹹陽皇宮布置。地宮內到處忙碌著各種工匠,有的在側麵的牆壁上雕刻,有的在頂棚上繪畫,還有的在地上以泥土構築九州江河。
始皇帝看了非常滿意,問道:“這就是地宮的中心了嗎?”
丞相李斯道:“是的,這已經距離地麵達十二丈,已經到達地底!”李斯自始皇帝親政之後就一直負責驪山陵墓的設計。
少府章邯補充道:“施工過程中已經遇到過三次泉水,牆壁均用泥土夯實,再青膏泥塗抹,以防浸水。牆壁最薄處也有六丈之厚,完工時用弓箭射牆,箭鏃若能插入牆內則推到重新構建,直至箭鏃無法插入。”章邯一直在陵墓監工,因此知道的更加詳細。
始皇帝點頭道:“二位愛卿辛苦了!”然後指著正在構築九州的工地道:“朕欲以水銀為江河湖海,丞相可派人到巴蜀之地買取。”
看完之後,始皇帝又對李斯說:“陵墓修建完成之後所有設計圖紙要全部銷毀!”
李斯遵命。
自從上次始皇帝與王綰單獨談話之後,他就對大秦治國的方略產生了懷疑,大秦是否真的過於嚴苛了?思來想去沒有答案,往往陷入恍惚之中。
一個聲音常常在他耳邊說道:“你製定了嚴酷的法令,不僅迫害遷徙六國的舊貴族,天下的百姓也是動輒得咎,天下誰人會支持你?”
此時往往又會有另外一個聲音反駁道:“六國舊貴族都是我大秦的宿敵,不懲罰,我大秦就無法安寧,百姓不畏懼法令,天下就沒有辦法得到好的治理!”
第一個聲音又道:“既然如此,你為何還要焚盡天下之書,坑殺對你不滿的儒生術士,沒有帝王的胸懷氣度!”
“這都是他們逼我做的,他們都拿著朝廷給的俸祿,卻誹謗朝廷!”
“但是這罪不至死!羋虹,扶蘇又有何罪?你卻逼死了羋虹,貶斥了扶蘇!”
第二個聲音終於沉默了,始皇帝無法去麵對自己嚴苛的一生,他不僅對天下之人以“令行禁止”的法令嚴格要求,他對自己和身邊的人也是如此。他自問對得起祖先,對得起江山,卻對不起那些死在嚴刑峻法之下的冤魂。
這年秋天,始皇帝召見右丞相馮去疾問道:“丞相以為我大秦法令如何?”
馮去疾猶豫一會說道:“陛下英明神武,老臣不敢妄自評論。”
“此處隻有你我君臣二人,丞相無需多慮,盡管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朕恕你無罪。”
馮去疾這次確定始皇帝是真的要征求他的意見,說道:“我大秦法令自商鞅變法,經曆了數代秦王的不斷完善,堪稱治理天下的利器!然而,太過嚴苛完備,使百姓難以自處,動輒得咎,時日一長必生怨恨!”
“如何難以自處?”
“越是完備的法令,實施的過程中就越是難以妥協,而實際情況卻千差萬別,無法一概而論。前番蒙恬的副將劉和因耽誤運糧時間而被處死,當時朝臣都將其歸咎於糧道崎嶇難行,實際上劉和不是死於道路難行,而是死於嚴苛的法令。法令隻是規定‘失期當斬’,卻難以考慮到是否會路遇大雨,是否會道路阻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