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你知西藏的天百多藍(1 / 2)

◎淩仕江

西藏的天,天天都是藍的。

天天,天藍,像一塊藍絲絨,把全部答案裹起來,把一切苦難與罪惡裹起來,讓人們以各種姿勢在天底下猜測它為何藍得讓人生疑,藍得叫人傷心。

天天,天藍,白天黑夜地“藍”著地球之巔的人們。有一回,一朵巨大的烏雲忽然飛過來,久久凝固在布達拉宮的上空,大鷹的翅膀撞擊烏雲的一瞬,布達拉宮呈現紅白分明。

神速的光從天洞裏漏下來。

天底下的世界有的地方亮。

有的地方黑。

有的地方不亮不黑。

麵對這極致的自然景光,少有人說話。隻有一個年邁的喇嘛抬起頭,喃喃自語:藍了這麼長時間,你終於肯發言了。

我笑了,知道他對藍天有了特別的感情。

我頭頂的藍天,一直處於靜止狀態,它當然是無聲的,仿佛伸手便可以裁剪。藍,是一雙守望的眼睛,在窗外,它博大如一隻沒有痕跡的鼓,窄小得像聖湖裏的一滴水,一隻鳥便可以劃破它的寧靜。天,把心情藍得很高,很暢,像立在天邊的經杆,隨著風的節奏而搖弋。

終於,有人不耐煩地蓋匕相機鏡頭,說:“我不相信天能藍到這種地步。”

看來,天天,天藍,不僅改變著天,同時,更能感染人。再昂貴的相機,到了西藏,也掩飾不住它對天之藍的誤會,再高超的攝影師也無法讓自己的心眼大於天,勝過藍;而藍,隻能在他的畫麵上堆積呆滯。

一旦離開了那片天,攝影師就開始懷疑照片上的藍:藍得實在是遠離現實了。但他找不到答案。嚴格地說,這就是環境與感情的作用,它很容易左右一個人的審美視野。每種情感的生發都與另一種感情存在,似乎不需要過程,那完全是依靠自己的感覺去把握。隻是,每個人對“感覺”的理解掌握不同。技術高超的,可以感覺天藍得說話,於是與天的藍對對話;技巧稍差的,比如我在西藏看了八年天,則無語問蒼天,隻求與藍共度,以免褻瀆了天天天藍的純潔和真誠。

有人一下飛機,抬頭就問:“西藏的天幹嗎這麼的藍呀?”

我說:“當然是因了你的遠道而來,你一定會愛上它,對嗎?”“但是你必須回答我,它幹嗎如此的藍?”

我習慣地將兩手放入衣袋,望著藍得發呆的天,長歎了一口氣,一時感覺滿眼全是正確答案。麵對無限的藍,瞬間,想好的答案又全部消失了,根本無法確定唯一的對或錯,答案隻是在眼前若隱若現地飄忽。

原以為正確的答案,被她這一問徹底推倒了。

是呀,天之藍總得有個答案吧。

我停止了思慮。低下頭,讓腦海去篩選一個最精確的答案,稍頃,一切又恢複了靜止。抬頭望天,天還是那麼藍,絲毫沒有微乎其微的變化。於是我說,這就是西藏,它讓你看著天的藍就沒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