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偶得錦囊 被迫從軍(1 / 2)

事情還得從我的曾祖父那段往事說起,聽父親說,我曾祖父生在晚清時期,鹹陽渭城鎮於家村人氏。那個時候,農民屬於生活在最底層的人群,我們祖上世代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所以家裏很窮,從小就去給地主家當傭人,一幹就是十幾年。曾祖父憑著一股子力氣,為人忠厚,勉強掙得一口飯吃,聽說他出生時給他取名字的時候,請了村裏的一位算命先生給算了一算,說他命裏缺水,於是家裏就給他取名叫於得水,村裏人都叫他水娃子。

剛到地主家裏的時候,水娃子主要是每天陪著地主的兒子去上學,幫著拿書和一些路上吃喝之物,等到學堂的先生講學的時候,他便在教室外聽一下,也算是那時候的“旁聽生”,等著主人一起下課,久而久之也算是認了不少的字,時間長了,和地主家的兒子關係還處得不錯,有時會借一些書給他看,比如四書、五經什麼的,沒辦法,窮人家的孩子吃飯都成問題,在那個年月,哪裏還有錢交學費讀書啊。幾年下來,水娃子還真讀了幾本書,不過那個時候都是舊時的學堂,像現在我們學的數學、化學等等這些自然學科便是沒有了,這些東西都是洋務運動以後在中國才慢慢地興起。

這一天,該是水娃子回家務農的時間,那個時候在地主家做工,每隔一兩個月,還是準許回家一次,水娃子想起也很久沒有回家了,於是便收拾了下衣服,趕著天早,早點回去。每年的五月,家裏都是忙的時候,家裏的莊家還得要他幫忙,也順便回去可以看望一下父母。

管家看他平時也還老實忠厚,便提前給他支了三斤白麵,讓他帶回去。這是那個時候的規矩,不像現在,打工就有工資領,由於地主的壓榨,農民每年是交不完租的,所以才有窮人家的孩子都送去地主家當長工,用來抵租。水娃子每次都會拿一斤米去換點東西孝敬老人,一般都是買些糕點和煙葉,因為太祖父就好一口抽,所以每次回家都要按時買回去,好讓父親大人好好抽一口,這糕點自然是給母親的。

從鎮上到村裏,要走兩三個小時,半路上累了也便休息一下,說來這天也巧,正要起身要走的時候,路上走過來一個道士,肩上扛著個布袋,正要擦身而過的時候,那道士說話了,“施主且慢,貧道有一言,不知可聽否?”,水娃子覺著奇怪,心裏想,這半路遇到個道士,不會又是要錢得吧?自己一個窮光蛋身上就兩剩兩斤白麵了,做工那麼辛苦才得來,這年月能吃得起飯就不錯了,那還有錢和東西施舍啊!於是想了一下,便答道:“道長,我就是個當長工的,身上沒有錢,我還有事,得回家了,不然一會兒天就暗下來,路就不好走了”。

那道士笑了笑,說道:“施主多慮了,我不是要向施主討錢”。水娃子心想,不要錢,那能有什麼事?聽聽道士說什麼,反正也不虧。於是說道:“請道長明言,不過我書讀得不多,還請道長說簡單點,這不,還趕著回去,嘿嘿!”

道士點了點頭,說道:“我看施主的麵相,十年之內,一定不是這窮苦之命,但施主行鴻運之時,一定要切記,做人做事不可太過張揚,不然得來的榮華富貴保不住,還會有厄運當頭啊!我給你一個錦囊,記住!不到萬不得已,切勿打開!切記!切記”

前半句到是聽著還算舒服,可後半句怎麼有點滲得慌,這要是行好運自然就不說什麼了,要是厄難當頭,可怎麼辦?等水娃子接過錦囊,正準備抬頭起問之時,那道長已走了很遠了,於是便追喊道:“道長!我還有話問您呢!”老遠傳來一個聲音:“凡事自由天定,謹慎言和行,施主我們有緣會再見的”。

這話說完人就不見了。本來水娃子還想問個究竟,哪知一抬頭連人都看不見了,嘿!這情形水娃子還第一次遇到,大白天的哪有人走這麼快的呀!自個兒正為這錦囊發愁呢!“就這個東西,能有這麼大能耐?要不打開看看?”水娃子心裏一直在嘀咕。剛要打開這手又縮了回去。心裏又念到:“要是打開怕是犯了忌諱,要是以後真遇上點事情怎麼辦?還是算了吧!”於是他又將錦囊收好,抬頭一看,天色也不早了,徑直朝回家的路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