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爸爸的江湖(1 / 2)

在你幼稚的心裏,爸爸不知道你怎麼看待外麵的世界。

你來過廣州兩次,爸爸可以這麼告訴你,你一出門,就是到了江湖。家鄉之外,就叫江湖。爸爸告訴你,江湖的味道,就像一副中藥。你小時候感冒,又渾身長痱子,醫生給開了幾副中藥,那滋味就像江湖。爺爺或許已經告訴你,在我們寧遠那地方,江湖是用來跑的。跑江湖的人有兩點,一個是腿勤,腿勤的人才能跑得遠,才能更易接近目標;一個是嘴甜,表達能力要強,路不僅在腳下,很多時候也是在嘴上的。爸爸不是跑江湖的,爸爸是個農民工,是出來找生活的。村裏很多人跟爸爸一樣,一個人或三幾個人一起跑出來,到廣東、浙江、上海或者北京去,通過體力來謀取生活,改善生活。

爸爸的江湖,一點也不比其他人美好。

村裏有句古話: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

爸爸離開鄉村,一個人到了潮陽,很多寧遠人都不知道的一個海濱小城,那裏的人都說潮州話,一句也聽不懂。潮陽離我們家有一千多公裏,連家鄉的天都看不見。爸爸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民辦工廠挖排水溝,和一個貴州的叔叔一起,每天惟一的工作就是挖溝。挖完溝之後,拿不到錢,爸爸還去過石場打過石頭,去廣汕公路打過水泥漿,還跟一條運沙船跑過幾次海。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海上,爸爸和當地的一個叔叔駕船在海上行進,他掌舵,爸爸掌篙。這是爸爸第一次見到大海,茫茫地,除了接天的水波,偶爾一兩隻海鷗之外,就隻有我們的運沙船的突突聲了。原來爸爸以為到了遠方,就能找到幸福,可在茫茫的大海上,最遠的遠方不在蒼茫處,而是在心裏。心有了方向,生活才不會迷惘,心有了依靠,日子過得才踏實。爸爸覺得那些工作都不是爸爸想要的,下了船,爸爸又重新找工作。江湖很自由,同時也很殘酷,一切的保障,都是來自自己的身體。一般情況下,江湖救急是傳說,生活中是很少有雪中送炭的故事發生的。

在潮汕,爸爸有一兩個朋友,他們也在關心我,但是限於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根本上解決不了爸爸的困難。爸爸希望去車間,守在流水線邊,按部就班地生活。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願望,也是在爸爸漂了兩年多之後,才在馬東濤伯伯的幫助下實現。在香港人開辦的眼鏡廠裏做工,不風吹日曬了,爸爸以為找到了生活的依靠,甚至以為實現了人生的理想,可以攢一筆錢下來榮歸故裏。但是生活卻不那樣。工廠裏有五千多工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河南、四川的人都有。走進這些人群,爸爸一下子就被淹沒了。爸爸覺得不能這樣平庸,於是,一個人離開了潮陽,又開始了江湖生活。

兒子,網絡上曾經流行一句話: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

爸爸覺得,江湖本身就是一個煉獄,充滿危險和機會。經得起敲打的,隻要捱了下來,才有機會複興;捱不住生活折騰的,三兩個月,就退縮了,回家繼續種地。爸爸離開潮陽之後,到了東莞,人地生疏,爸爸急於想安頓好工作,在鳳崗卻被一個叫劉曉明的惠州人以招工之名騙走了240元。工廠沒進去,錢又損失了,爸爸隻好到一個陌生朋友家去睡地鋪。那個朋友是廣東大埔的,賣菜謀生,日子一點也不寬裕。白天推一板車走街串巷賣菜,晚上,爸爸就睡他賣菜的板車上。有了個安身的地方,但一點也沒有安全感,每個晚上,路上都有當地的治安人員查看暫住證。沒有暫住證的,要被他們帶走,有錢補辦,沒錢就叫親人朋友拿錢來辦,沒有親人朋友,可能就會被當作盲流遣返。一個叫孫誌剛的湖北人可能性格執拗,與辦案人員爭執,最後死在了收容所。爸爸在廣州也被收容過,爸爸身上沒錢,是爸爸的同事來交了錢,才把爸爸贖出來。我們為了生活和工作,曾經付出過很多,可直到今天,農民工的生存狀況仍是沉重得不堪背負。那是令人很絕望的感覺,希望你們出來江湖的時候,那一切因為我們的退出江湖而結束,農民工永遠不受到地域歧視了。